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圖文:綠水繞村廓 又聞浣衣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日報訊 圖為:綠水繞山村。本報視界網 周明鑫 攝

  新華社記者 唐衛彬 黃艷

  處處村落口口塘堰,滴滴春雨塘塘清水。大別山南麓,修挖一新的“當家塘”喜迎綿綿春雨。記者循著湖北省委政研室農村處副處長余愛民的“挖塘日記”,尋訪團風縣總路咀鎮的一個個山村,走進了鄂東又一個春天。

  【日記摘錄】2011年12月16日,晴

  這個組有個小山塘,1畝大,負擔灌溉山下上百畝農田,平常供不應求,抗旱更是杯水車薪。

  【記者見聞】車子好不容易爬上泥濘打滑的山坡,來到錐子河村6組的梯田。新墾畈田,泥土酥軟,六七階田地依山就勢,中間一口新挖的塘堰,已經蓄上半塘水。村民指著堰塘説:“看到這雨水蓄到塘裏,豐收就有了盼頭。”

  村民告訴記者,原先的山塘只有一畝多,30年來一直沒有修挖過,慢慢就成了“碟子堰”,周邊幾十畝田收成可憐。年前,省裏的“三萬”工作組帶著大型挖機,兩天就翻挖了這口塘。

  據了解,湖北省約有100萬口農村塘堰,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挖建的。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下決心組織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的“三萬”活動,借冬修水利時機,選派兩萬多名幹部下到全省2.6萬個村,整治塘堰20萬口以上。

  【日記摘錄】2011年12月24日,晴

  大家一半挖,一半挑,頭上身上直冒熱氣,工地上熱氣騰騰。幾位老大娘提來了開水瓶,一杯杯熱茶遞到了幹部們手上。

  【記者見聞】雨後初霽,錐子河村3組的“當家塘”前,挑起來的塘泥已成了樹木的肥料,明渠、涵管繞著房子把山上的雨水引到塘裏。3組組長孫宇陸説:“村頭140畝地就靠它灌溉,40戶人家洗衣洗菜都在這塘裏。”

  一位村民正在塘邊洗衣服。她説,以前幾家人的廁所修在塘邊,垃圾亂倒,別説洗衣洗菜,路過都要捂鼻子。“現在不僅生産有保障了,還解決了生活用水的大難題。”

  余愛民説:“小塘堰聚集了大民心,也帶來了幹部作風大轉變。挖塘堰只是群眾工作的一個載體,重在訪民情,送政策,為群眾多辦好事,辦實事。”

  【日記摘錄】2012年2月20日,晴

  上午整理3個村的山塘承包合同,思考如何搞好管護長效機制,給每口塘建立“六個一”工程,包括建檔案、定責任人、簽合同、備整治基金等。

  【記者見聞】雨後出了太陽,記者趕到總路咀鎮居委會5組的“袁家塘”。“挖塘如修倉,屯水如屯糧”的標語旁,新裝了7盞太陽能路燈,還種了兩棵桂花樹。

  這樣的塘被叫做“三生塘”,不僅是生産塘,生活塘,還是生態塘。不少“當家塘”都進行了相應的配套。“小依塘”為了防範山洪,在下游的護坡修建了坡面。村支書楊友齋説:“修的是百年工程啊,質量牢靠得很。”

  目前,挖塘工作已基本結束。工作組又忙著制定承包合同,確立“護塘公約”,開始探索新的塘堰産權改革辦法。

熱詞:

  • 塘堰
  • 綠水
  • 視界網
  • 生態塘
  • 三萬
  • 當家塘
  • 山塘
  • 袁家塘
  • 灌溉
  • 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