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沒有金箍棒 別攬瓷器活”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02: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淄博陶瓷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金箍棒,別攬瓷器活”,這和流傳了數千年之久的“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大相徑庭。説的是去年3月山東崑崙瓷器有限公司將稍有瑕疵、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的魯青瓷瓷器全部砸爛的事兒。雖是調侃,卻透出由衷的佩服。在這個震驚業界的舉動一週年後的3月27日,這些價值4500多萬的瓷片仍然靜靜地躺在記者面前,風吹雨打依然掩蓋不住魯青瓷特有的光滑朗潤,無言地昭示著“優勝劣汰”的市場鐵律。

  在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上,這堆昂貴的“廢物”像釘子一樣,刺痛著每位崑崙職工的心,也時刻警醒著他們,在市場上,任何哪怕微不足道的瑕疵,都將終結這個好不容易翻身的60年老企業。

  “金箍棒下出精品”。説起業界這句俗語,任峰感慨萬千。1955年建成的山東淄博瓷廠鼎盛時有職工2300多人,研製的滑石質乳白瓷、魯青瓷、崑崙牌色瓷、刻瓷多次在國內國際獲獎,産品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全國日用陶瓷行業大型出口骨幹企業之一。但隨著安逸感逐漸“深入人心”、人才的不斷流失和雨後春筍般崛起的小瓷廠衝擊,這個龐然大物在1997年轟然倒塌。

  1998年,曾在淄博瓷廠工作過8年的任峰接手了這個荒蕪的廠子。面對“處處是景德鎮,家家産骨質瓷”的現狀,任峰跳出同質化、低價位競爭的怪圈,從高端高質入手,重新打造馳名海內外的魯青瓷。他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不斷調整用料,改進燒制方式。還到日本、英國等陶瓷技術先進的國家取經,將魯青瓷的成品率由1─2%提高到8%,但即使如此,仍然不高的成品率和不成熟的技術讓生産很受制約。每個瓶型的燒制,都得持續半年以上,制模、翻胎、打樣、燒制、找問題,不行就砸碎……那段時間,“砸摔”是最常用的詞彙。市場部的段瑞鑫至今都惋惜不已,有些瑕疵通過藝術家的二次創作可以遮掩掉。但任峰依然舉起“金箍棒”,將凝聚著無數人心血的産品無情砸碎。任峰告訴職工,你騙得了顧客,但騙不了市場!從那以後,每個職工都像“伺候月子”一樣對待每件産品,每道工序。

  文化淬火,魯青瓷重生。在中國魯青瓷博物館,20多位中國和省工藝美術大師刻畫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魚鳥蟬蟲和青翠欲滴、晶瑩剔透的魯青瓷釉面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再看價格,更令人咋舌:動輒數萬甚至上百萬!是一個盤子、一套餐具價格的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倍。難怪中國陶瓷館館長韓克新曾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淄博陶瓷的希望和出路在於由賣資源到賣文化。

  “文化和魯青瓷的聯姻使瓷器由産品變成收藏品甚至奢侈品!”任峰告訴記者,“魯青瓷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材質,這些大師也是和我們簽了獨家合約的,齊魯文化的積澱也是咱們獨有的,這些都是魯青瓷重新面世就重登霸主位置的法寶。”

  圍繞魯青瓷大作文化文章。任峰搶先和20多位省級以上藝術大師簽約,搞起了“大師壟斷”,這在業界搶先一步,引起了不小震動。2010年3月,率先在天交所掛牌,一次融資1800萬元,並利用原來的廠房和設施,加上淄博深厚的齊文化積澱,先後在北京、濟南和淄博開設了展室和專賣店。投資6億元打造中國國瓷文化城,開發文化地産和工業旅遊。任峰説,有了大師和文化這兩個著力點,他將把魯青瓷打造成一條完美的産業鏈。

熱詞:

  • 魯青瓷
  • 金箍棒
  • 廢物
  • 工業旅遊
  • 魚鳥
  • 成品率
  • 骨質瓷
  • 藝術大師
  • 齊文化
  • 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