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福建穆陽手工線面600多年傳承不衰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23: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線面技師將麵糰分大條。李松 攝

遇到晴好天氣,村中隨處可見的曬面場景,令人如置身於線面世界。李松 攝

工廠裏工人正在將製作完成的線面打包裝箱。李松 攝

  線面是中國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逐漸被機器取代。而在福建省福安市穆陽鎮蘇堤村,卻有著許多製作線面的手工作坊,這裡的村民至今依然傳承著這門手藝。

  蘇堤村有著悠遠的歷史,早在隋朝開皇十五年(595年)就有江夏黃氏輾轉遷入,在穆陽溪的呵護下,蘇堤走過了千年的足跡。福安人喜食線面,其中穆陽線面最有名,穆陽線面又以蘇堤為首。680多年前,蘇堤人就利用周邊豐富的農副産品,以穆陽溪水為動力進行磨粉,從而形成風靡數百年的線面産業。

  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個大山深處的“線面專業村”。行走在村中,仿佛置身於線面的世界,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儘是曬面場,隨處可見男男女女在嫻熟地拉線面。宛如流紗、細如髮絲的線面晾曬在木架上隨風搖曳。

  在村裏,記者見到了製作線面30多年的技師黃少鈴,他和老伴正在作坊內忙碌著。黃師傅告訴記者,線面手工製作時間長,每道工序的製作都十分講究。拉成絲的線面需要經過晾曬和剔除麵糰,才能真正打包成匝。

  “我們做面都是祖輩傳下來的,手工做的線面口感好。”在發面的空隙,黃師傅將先前做好的小拇指般大小的麵條拿到曬場曬面。“這就是最關鍵的工序,也就是拉麵,要輕重結合、進退結合,先前進兩步讓面鬆馳,而後向後退兩步,一進一退,反復進行。”黃師傅一邊説著,一邊用木架將線面的一端支好,反復拉著另一端,在均勻的力道下,面越來越細。而老伴則仔細地將拉作幾層的面上下分離以保證曬乾後線面根根勁道。

  “我們這的線面,主要特點就是純麵粉加水、加鹽,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村民陳華斌告訴記者,手工線面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落湯不糊,拉開可長達數米。故又稱之為“長壽面”“太平面”。逢年過節、喜事喪事,當地人都少不了它。每年農曆正月初一的早上,福安人的第一道菜肴就是長壽面,寓意年年長壽。

  在蘇堤村,男女老少多少都掌握點製作線面的技藝。過去,村民各自的作坊製作線面,品質參差不齊,蘇堤線面的品牌難以打響。村民主任黃裕忠告訴記者,近年來,村裏辦起了農業合作社,積極推廣“公司+農戶+商標”和“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商標”的新型農業産業化模式,由公司提供原料,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農戶自行製作加工。

  2011年8月16日,福安市穆陽線面協會領回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的“穆陽線面”商標註冊證,成為福安市又一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産業化經營後,穆陽線面在市場上的銷路更好,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採訪的最後,黃師傅和老伴以及村民們還在不斷的重復著和面、揉條、拉麵的動作,雖然忙碌、勞累,但是絲絲縷縷的線面卻飽含著村民們古老的記憶,散發著絲絲韻味。

熱詞:

  • 線面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陽線
  • 面的
  • 長壽面
  • 福安人
  • 堤村
  • 農戶
  • 蘇堤
  • 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