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重慶高校裏的青海面館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海新聞網訊 車出重慶主城區後,北行約40分鐘,就到達北碚區了。3月23日,在西南大學研究生小蘇的帶領下,我們決定去學校裏的幾家青海拉麵館一探究竟。一路上,小蘇就不斷地説學校裏的這幾家特色面館是如何地道,説的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青海人也咽了咽口水。

  在學生園區的廣場後面,有一片寂靜的樟樹林。靠近圍墻處,有一排沿街而建的飯館。這裡就是學生口中所説的“李園小吃街”了。路口的第二家就是冶佔炳開的“青海風味拉麵館”。此時正是學生吃晚餐的高峰期,面館裏的八張桌子都坐滿了人。有幾個剛進來的學生看到店裏沒有位置,就在門口要了外賣,準備帶回寢室吃。

  “我在同學的介紹下來這裡吃過一次,覺得很好吃。以後這家面館就成了同學們的食堂。”大學生小楊笑著説。這裡的大多數客人都是在校學生,因為面館裏的飯好吃,分量足,所以成了這裡生意最紅火的一家面館。接近晚上八點鐘,人才漸漸少了起來。

  寒暄中,冶佔炳説,2007年,家住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他遇到了一個難題:剛剛考上大學的兒子需要學費,這讓只靠種地、打工維持生計的他覺得有些為難。交完第一年的學費後,家裏的錢所剩無幾。無奈之下,他決定去外地開面館。經過在重慶打工的表姐介紹,冶佔炳賣掉了家裏的耕牛和拖拉機,又四處借錢湊足了六萬元,與家人坐上了去重慶的火車。

  起初的艱難是冶佔炳未曾想到的。首先是氣候,炎熱的天氣讓他們難以適應,沒過幾天,他就患上了感冒。因為語言不通,他很長時間都找不到麵粉、油等貨物的供應商,他只得騎著自行車去市場買,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來。又因為不了解當地人的口味和要求,端上來的面客人吃了兩口就放下,更讓他倍受打擊。

  經過一段時間的“摔打”,冶佔炳逐漸了解了自己開始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入鄉隨俗”。他開始別出心裁地在牛肉麵里加重了辣味,又添了些當地人愛吃的小菜,在炮仗里加上了湯水。這樣一來,客人漸漸多了起來,很多當地的大學生吃了後,都對冶佔炳豎起了大拇指。生意越來越好,錢越賺越多。他也漸漸重拾信心,在距此不遠的“楠園”學生園區又開了家分店,交給妻子去打理。

  從為了幾千元的學費發愁,到現在的每年凈賺十萬餘元。冶佔炳回想起來,就像做夢一般。因為是在學校開店,他和家人也有一年兩次的假期可以休息。“現在整個西南大學附近,青海人開的飯館就有十家。”冶佔炳驕傲地説。(作者:李志敏)

熱詞:

  • 重慶高校
  • 重慶主城區
  • 學費
  • 拉麵館
  • 西南大學
  • 青海人
  • 大學生
  • 同學
  • 小吃街
  • 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