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民工上大學”:人人皆有可能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玻璃天花板”,常常被人用來比喻看得見,卻夠不著的好事。對於當下中國農民來説,讀大學無疑是這樣一塊“天花板”。當城市化的浪潮襲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進城務工,重返校園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然而,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望,遠遠超過常人。因為他們明白,只有知識,才讓他們在城市紮根的希望增大。社會以往的關注,主要集中在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討薪維權等方面,很少有人把關懷的觸角伸向他們的對知識的期待。

  在社會學家看來,學校是使人從社會底層向社會上層流動的“電梯”,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社會管理者也深刻認識到,沒有教育機會均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

  低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直接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職業農民,已是迫在眉睫。

  對“提著拉桿箱進城”的80、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説,意義尤其明顯。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發佈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42.3%的人外出務工動機已不再是“賺錢養家”那麼簡單,而是為了尋找發展機會,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文化基礎好于父輩,“免費上大學”的推出,不僅為他們提供了成長新平臺,更是為整個群體的向上流動展現了新的可能。

  “西方國家的經驗證明,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勞務工自身素質,才能讓他們獲得改變命運的可能,也才能進一步推動社會和産業的優化升級轉型。英、法在工業化初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實現了社會轉型。而後來發展的拉美國家則忽視培訓,讓進城務工者只從事簡單勞動,而嘗到了嚴重貧富懸殊、社會割裂的苦果。”一位勞資關係專家説。

  如今,從提升農民技能的業餘培訓課程,到為農民開啟象牙塔之門,報名現場的火爆不斷提醒人們,在一個流動性加劇的時代,社會更加需要為奮鬥者提供公平的舞臺,為夢想者提供抵達的路徑,實現“人人皆有可能”的包容性發展。

  和杭州差不多時間,北京、廣東、深圳等地也開展了“農民工上大學”的項目;和嘉興差不多時間,山西、吉林等地也啟動了“農民上大學”的項目,雖然能上大學的農民還是鳳毛麟角,但“玻璃天花板”已經開始撬動。

  這個變化,為個體發展帶來新希望,也將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創造新契機。(裘一佼)

熱詞:

  • 玻璃天花板
  • 電梯
  • 天花板
  • 農民工上大學
  • 教育機會均等
  • 簡單勞動
  • 向上流動
  • 現代農業
  • 個體發展
  • 外出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