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滬上文化名片不斷創新 十年春季藝術沙龍華麗轉身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0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3月26日消息:2012年5月10日─14日,第十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將揭開神秘的面紗,成為戶外的藝術嘉年華。屆時,參觀者將沐浴在春天的陽光下,體驗藝術來源於自然,回歸自然的理念。

  從參觀者被動觀瞻到主動參與,從室內展出到戶外搭展,從單純的藝術品買賣到國際多元藝術文化的交流,作為繼上海雙年展、上海藝術博覽會後又一知名文化藝術品牌,走過十年曆程的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將華麗轉身,實現蛻變。

  十年辦展,亟待創新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創辦于2003年,最初以中外藝術品展覽和交易為主要內容,為藝術家和畫廊及藝術經紀人搭建起相互交流、雙向選擇的平臺。

  過去九年,沙龍累計參展機構900余家,先後共有32個國家的藝術機構參展,藝術品交易額突破3億元,逐漸發展為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和促進文化貿易的重要的平臺。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已走過十年曆程,以往九屆都在室內舉辦,展覽儘管都有一個多星期,但是觀眾總量徘徊在三四萬人次,累計參觀人數30萬人。

  主辦方堅持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發掘、扶持與培養。許多新銳藝術家都誕生於此。閻博、尹朝陽、楊帆、楊永生、韋嘉、朱海、王煜宏、董重、夏炎、葉強、沈娜等一批青年藝術家脫穎而出。

  然而,春季藝術沙龍也面臨著發展的瓶頸。較為單一的展出形式,使之只能成為小眾群體孤獨的狂歡。春季藝術沙龍如何錯位發展,適應藝術消費大眾化趨勢,成為擺在主辦方面前的一道難題。上海春季藝術沙龍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説,“上海各種藝術展覽雖然各有其專業定位,但是形式雷同,都以自身專業性、嚴肅性為傲,有著孤芳自賞曲高和寡的通病。如今,藝術品消費市場越來越大眾化、年輕化,舊的展出形式已進退兩難,難以適應新變化,藝術展覽必須放下身段,走向大眾,同時還要保持藝術的獨特性,不能低俗化,這是我們正在進行的艱難探索。”

  華麗轉身,全新亮相

  本屆沙龍最直接的變化是將展覽從上海世貿中心大廈,搬到了新虹橋中心花園,成為亞洲首屆戶外藝術博覽會。戶外藝術博覽會是2003年由英國弗利茲藝術博覽會開創的先例。以每年在倫敦雷君思公園搭建的白色帳篷為標誌,弗利茲藝術博覽會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戶外藝術博覽會。

  戶外展出形式增加了沙龍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本屆沙龍還將藝術展與藝術家現場表演、遊園和休閒活動相互結合,力圖打造一場藝術的嘉年華。憑藉新穎的展出形式、豐富的活動內容,主辦方預計,此次參觀人數將超過20萬人次。主辦方將秉承“國際化、精品化、多元化”的展覽定位,保持其藝術專業性、主題性,在主會場內設立繪畫、雕塑、陶瓷、玻璃、設計、影像六大藝術品展覽館。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館內將舉辦國際新玻璃藝術展,這是玻璃藝術首次進入中國主流藝術行業的一次重要展覽活動,屆時將邀請國內外近百位玻璃藝術家參與,英美等國的藝術玻璃學院也將首次攜國際頂尖藝術玻璃赴展,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則將帶來優秀的本土玻璃工藝品。

熱詞:

  • 藝術沙龍
  • 藝術博覽會
  • 藝術展覽
  • 藝術消費
  • 文化貿易
  • 藝術文化
  • 藝術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玻璃
  • 青年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