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厚描”式的語言民俗研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0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由黃濤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立足於實地調查,為語言民俗學這個新的學術領域做開拓性研究,不僅學術創見難能可貴,而且研究範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貢獻是多方面的。

  實地調查不僅是民俗學,也是人類學等社會科學必不可少的根基。該書依靠對一個村落(河北景縣黃莊)的充分調查和了解,使其不同於諸多以文本或史料為中心的相關研究,為研究語言民俗樹立了一個範例。該書從親屬稱謂(分為血親與姻親)、擬親屬稱謂、人名(分為姓名、乳名、綽號)、咒語4個方面進行了探討,附錄中還包括了“民謠”和“民間故事”,再版中又增加了諧音、流行語等語言民俗類別,這表明作者並沒有忽視語言民俗類別的豐富性。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説的,希望本書對於類別的探討有助於對其他類別的研究。的確,對黃莊的調查研究與分類方法完全可以用於對其他群體的研究,附錄所含的校園群體便是例證。

  作者界定了“語言民俗”這一基本概念,並嘗試將其區分于前人的“民俗語言”概念。作為社會語言學與民俗學的交叉點,語言民俗學有著廣闊前景。當然,對此題目的研究也體現了語言民俗在中國文化中的具體語境問題。民俗學在很多國家或語言中的別名是“口頭文學”或“口頭藝術”,抑或“民族志學”。如今,愈來愈多的學科將“口頭言語”也視為“文本”。這種從民俗生活中提取的言語樣本又不同於從史料文獻或第二手資料獲得的文本。雖然因篇幅所限,該書不能像有些民俗志那樣提供更多完整的描述,但這已足夠表明所討論的語言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蓬勃活力。

  有關咒語的探討凸顯了作者的一些獨特看法,雖然由於各種原因,作者沒能充分探討巫術與宗教等問題,但讀者可以看出一些咒語所表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巫術宗教觀,其中一個核心的概念是語言靈力觀。黃莊人所持有的有關“神”“道”和“咒”的傳統觀念與行為,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信仰體系。作者不是去套用西方理論,而是有批判性的比較,為今後有關討論樹立了榜樣。

  更有意義的是該書充分體現了格爾茨所提出的民族(俗)志的“厚描”(thick description),即不但提供了那些民俗語言應用的場景,也交代了歷史背景和演變情況,還展開了學術話語。例如,在記述親屬稱謂時,作者更多地論述了真實的人際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什麼程度上受到大的社會變化的影響。此外,通過探究“哥們兒”這一稱謂的應用,作者將村落內部互動機制聯絡到與外部世界互動的機制。其他如關於“幹嘛去”“吃了嗎”“家來坐坐”等俗語的基於實地調查的探討,也同樣為讀者開闊了理論視野。

  由此可見,《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一書不但為研究語言民俗,也為民俗學和人類學的民族(俗)志研究和寫作提供了可貴的範例。作為開拓一個新研究領域的努力,本書應該是每位對語言民俗感興趣的人都不可錯過的。該書的擴充再版更證明作者仍在繼續探索這個課題。相信作者還會有機會在下一個版本中進一步完善有關語言民俗的理論框架建設。(張舉文)

熱詞:

  • 民俗語言
  • 研究範式
  • 民俗生活
  • 民俗研究
  • 研究領域
  • 民俗學
  • 文本
  • 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
  • 厚描
  •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