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世界唯一水下博物館重開館 解照明攝像等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2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及交通廊道模型。

  記者 王建新 劉志強  

  重慶涪陵白鶴梁,長江三峽地區枯水石刻的典型代表,記錄了自唐代以來長江1200餘年的枯水水文情況,匯集了黃庭堅、王士禎等數百位騷人墨客的題刻,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之稱。三峽蓄水後,沉入水面之下的白鶴梁卻並未遠離世人──為它量身建造的水下博物館,讓遊客深入江底觀賞題刻成為現實。

  2009年,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首次開館,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在深水中原址保護文物的水下博物館。過去兩年多,白鶴梁曾因技術問題和提檔改造閉館兩次。今年3月7日,白鶴梁重新開館。近日,記者趕赴涪陵,近距離探訪沉入江底的千年題刻,帶回白鶴梁改造後的最新情況。

  地面陳列館

  引入新技術,空間造型規劃、功能配套更加豐富

  重新開館的博物館地面陳列館內,一塊10米長的屏幕吸引了不少遊客:一幅水墨動畫伴著悠揚的音樂徐徐展開,生動地講述千年白鶴梁的歷史。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由地面陳列館、交通廊道、參觀廊道和水下保護體等部分組成。本次提檔改造以地面陳列館為主,展示內容、手法、空間造型規劃以及功能配套更加豐富完善。”副館長黃德建説。

  據了解,以往,地面陳列館展出的只有圖片、石刻等,經過提檔升級,高精度相紙、亞克力噴印等技術以及浮雕、題刻復原、水墨動畫等新元素的引入,讓展覽變得有聲有色。

  連接岸邊的陳列館和江底的水下保護體的,是一條91米長、斜度為30多度的扶梯式交通廊道。這是目前亞洲最長的隧道式自動扶梯,單程運行時間為3分鐘,扶梯盡頭直達與江面垂直距離達30多米的深水中。

  穿過斜坡廊道和水平廊道,再跨過一道鋼制艙門,便進入了長68米、外徑約3.8米的鋼質環形參觀走廊。走廊壁設23個直徑約80厘米的觀景窗,8厘米厚的雙層航空抗壓玻璃,不僅可以抵抗江水壓力,也方便損壞時更換。

  探頭觀景窗,遊客便可看到四五米外,靜臥水中的白鶴梁,這是白鶴梁題刻最為集中的中段,長約50米,保存著140余段題刻。貼近窗邊,樑上的石魚和部分題刻清晰可見。如不過癮,遊客還可借助連接水下攝像系統的遙控指揮臺,可放大、變焦、位移,看到每段題刻的所有細節。

  黃德建介紹,目前博物館平均每天接待遊客量在1000人左右,預計全年會接待30余萬人次,其中外地遊客佔70%左右。

熱詞:

  • 水下博物館
  • 題刻
  • 陳列館
  • 王士禎
  • 開館
  • 交通廊道
  • 提檔
  • 石魚
  • 石刻
  • 空間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