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何處寄鄉愁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李雅君

  土生土長在故鄉,習得一口純正的方言。16歲離家到外地上大學,開始學説普通話。畢業時的願望就是不回家鄉,因為學的是師範,我不知道怎樣用方言教書。後來,在外地當了老師教了現代漢語,才慢慢悟出,生活中的我雖然還可以講一口純正的方言,但課堂上我要講的那些東西是我用普通話接受並思維的結果,若要用方言講出來,不是一般的彆扭。

  普通話不光是語音的,還是詞彙的,有時候不同地方的人看起來似乎在用普通話交流,但就是不夠順暢。因為大家不知道,有時候自己是在用普通話的音説方言的詞,或者別人説出的普通話詞彙需要大腦先翻譯成方言,而不是下意識地順接,自然就有些磕磕絆絆了。生活在方言區的人,想要不夾雜方言詞彙把普通話説得很純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最需要找一個詞準確地表達“此情此景”時,腦海裏蹦出的一定是一個方言詞,最地道最形象最生動最能淋漓盡致的方言詞,它甚至可能土到沒有相應的文字形式。讚美人可以用普通話,但損人罵人還是用方言來得自然過癮。這是因為,方言是從小習得的,早已深藏在我們潛意識中,普通話是長大學得的;方言是原生態的,有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判斷,普通話是規範過的。

  二三十年前,講普通話還被看作是“洋”的表現,而如今再回故鄉,即使鄉音全改,兒童也不會笑問客從何處來了,農村的孩子在學校都用上普通話了。工作、經商、求學、旅遊等等,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無數次外出的機會,國家地域如此廣大,想要順暢交流,還是共同語來得方便。動機就是動力,普通話不推自廣。

  多年從事語言文字工作,一直自豪于自己既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又能説一口地道的土話,因為的確有人“娶了媳婦忘了娘”。可不知什麼時候我卻漸漸有了新的困惑──自以為鄉音無改的自己,在和兒時的玩伴聚談時,卻發現遠遠沒有同伴們的方言語匯豐富、生動,許多我在外求學和工作中接受到的新詞彙,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表述的,而當年離家太小,那些土話中的俚語俗語並未全部習得,我兩邊吃了夾生飯。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與發展是需要環境的,我講的已經是普通化了的方言,最純的方言在原地,甚至都不在我的同伴那兒,而在那些沒有被新的文明覆蓋到的鄉野里巷。

  由此想到,國家推廣普通話幾十年,成效的確顯著,但會不會有一天把所有的方言領地都推平呢?儘管推廣普通話不是要消滅方言,但有多少人能認識到它的文化價值而對它施以保護?事實是,全民正在生疏著故鄉,方言正在我們口中消失,城市裏壓根就不會講方言的孩子越來越多。

  沒有鄉音,何處是故鄉?沒有了鄉音,我們的鄉愁又往哪寄放呢?

熱詞:

  • 鄉愁
  • 普通話詞彙
  • 方言詞彙
  • 師範
  • 語言文字工作
  • 順接
  • 學説普通話
  • 推廣普通話
  • 普通化
  • 方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