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憫農詩之“憫”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宋志堅

  福州城內烏山之上,有《題望耕臺》的石刻,朱紅描出,分外醒目:

  為念民勞登此臺

  公余坐嘯且徘徊

  平疇萬畝青如許

  盡載沾塗血汗來

  此詩落款 “乾隆任午郡守劍南李拔書”——“郡守”係俗稱,在清代的正式官名為知府。讀此詩,讓人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此類詩,通常被人稱之為“憫農詩”。因而,此詩也頗讓人揣摩250年前的一位地方官的憫農心態與憫農形象。如今幢幢高樓崛起之處,那時卻有“平疇萬畝”。

  李拔書的《題望耕臺》,既非官樣文章,亦非應景之作,其中貫穿著真切的憫農情結。他能“念民勞”,會上“望耕臺”,會在“平疇萬畝青如許”中窺見百姓的“血汗”,這都是他作為一個清官循吏的基本素質。即此一端,便可知此公並非附庸風雅之輩,更非那些喜歡到處塗鴉,任期之內受人恭維,離職之後成為笑柄的庸官俗吏可以比肩。

  為官一方的人,心中是否存有這個“憫”字,是大不一樣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係孟子所説的“四端”。“憫農”便是一種惻隱之心,也叫不忍之心。對於一個普通人,此乃仁義之端;對於執政者,便是仁政之端。 “農民最苦、農村最窮,農業最落後”,古人所謂的“憫農”之農,至今尚有“三農問題”有待解決,這種“憫農”的情感就應是執政者的起碼情感。取消農業稅的善舉,固然不是一個“憫”字所能囊括,卻也包含了這個“憫”字。極而言之,常常心存這個“憫”字,至少在揮金如土之時,就得掂量掂量,少一點攤派;在搜刮地皮之際,就得摸摸胸膛,少一點貪念;在“政績”迷心之時,就得想想後果,少一點折騰。

  據説在未來四年內,中國數以千萬計的公務員將會全體接受一輪“職業道德培訓”,中國“古代官德”將要“進入課程大綱”,對此,一些專家並不贊同,大概認為“古代官德”有諸多局限。我忖度,此類專家對於“憫農”的“憫”字,或許也有微詞,“憫”與“憐”聯在一起,叫做憐憫。僅此,就可使人心生非議,諸如“廉價的憐憫”呀,“居高臨下”的“士大夫氣息”呀,反正都夠不上“人民公僕”的格調。但我以為,古代清官循吏的官德,本是由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期盼與統治者長治久安的願望之契合所生,方才得以千古流傳。諸如使民以時、為民請命、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等等,都與一個“憫”字密切相關。這個“憫”字,乃是執政的底線。為官一方的,有比這個“憫”字更高的境界自然很好,常常心存這個“憫”字,也是挺難得的。

熱詞:

  • 憫農
  • 清官循吏
  • 郡守
  • 血汗
  • 四端
  • 政績
  • 人民公僕
  • 題望耕臺
  • 三農問題
  • 搜索更多憫農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