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台灣導演魏德勝的理想馬拉松:不為錢妥協影片質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魏德聖攜新書《跟自己的名字賽跑》來渝舉行讀者見面會。韓璐攝

  中新網重慶3月25日電 (韓璐)香港、武漢、成都、重慶……近期,台灣導演魏德聖用高密度的行程安排呼應著自己的新書《跟自己的名字賽跑》。25日,魏德聖導演攜新書《跟自己的名字賽跑》和《賽德克巴萊》電影紀錄片來到重慶西西弗書店舉行見面會。

  《跟自己的名字賽跑》是魏德聖在拍《賽德克巴萊》間隙寫下的文字。這部台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也是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改編自台灣歷史上著名的“霧社事件”,講述了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為反抗日本侵略者而全部戰死的悲壯故事。

  “《賽德克巴萊》講的是對於自由的追求。但在‘霧社事件’裏,原住民的反抗求的是靈魂的自由而不是身體的自由。因為這場戰爭是求死而不是求活的。”在談及《賽德克巴萊》與其他同類型電影的特別之處時魏德聖説,當原住民決定反抗的時候,就知道會輸,因為那時日本有先進的武器,而原住民只有刀。“戰爭開始前,幾乎所有的女人和孩子都上吊自殺,為的是讓男人專心打仗。打完仗後,沒有戰死的原住民也都選擇自盡。他們是用一個滅族的方式在打這場仗。”

  雖然歷經了“拉不到投資”、“預算超標”等問題,但魏德聖最終還是將《賽德克巴萊》呈現在觀眾眼前。談及這幾近“癡迷”的堅持時,魏德聖稱“當一切什麼都不缺只缺錢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為了錢去妥協。”

  “《海角七號》拍完後,我真正準備成熟的案子只有《賽德克巴萊》。當時也可以找些和《海角七號》類似的電影去拍,但為迎合市場而去想東西,出來之後真的能夠迎合市場的需求嗎?”最終魏德聖選擇了這部從劇本到拍攝整整準備了十年的片子。而《賽德克巴萊》也8億新台幣的票房打破《海角七號》的5億新台幣票房記錄,成為台灣本土最賣座電影。

  如此佳績,對於並不景氣的台灣電影市場幾乎可稱為“奇跡”。魏德聖告訴記者,兩部電影都賣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做到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台灣電影沒落20年,是因為總在低成本環境下不斷拍出一些很低成本、不符合市場質感的電影。很多電影本來該用2000萬新台幣拍的,可是導演只有500萬新台幣,所以就要在鏡頭設置、自然環境設置做出妥協。這樣嚴重影響了電影的質量。”魏德聖説,現在台灣觀眾不願意走進電影院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本土電影,而是因為電影毫無質感,無法引起共鳴。

  “《海角七號》當年花了4千多萬新台幣去拍,在那個年代,所有台灣電影的製作費不可能超過2千萬新台幣,因為超過就表示一定會虧錢,可是當時我真的不這麼認為。只有投入了,才有可能得到産出。”魏德聖表示,《海角七號》對於台灣電影真正的貢獻,不是5億新台幣的票房,而是製作的觀念。“《海角七號》是一個小格局的文藝片,但它做到了一個基本的東西——‘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當你電影有質量的時候,觀眾會願意去買票看。這幾年台灣破億的電影都有一個特色,觀眾願意去電影院看兩遍三遍。無關電影成本的大小,當你做到‘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時候,觀眾也會認可。”

熱詞:

  • 賽德克巴萊
  • 台灣電影
  • 台灣導演
  • 台灣觀眾
  • 影片質量
  • 海角七號
  • 台灣原住民
  • 跟自己的名字賽跑
  • 台灣歷史
  • 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