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畫家馮明向成都邛崍南寶山移民安置點捐建圖書室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馮明向直臺村村民捐贈了他創作的《總理在汶川》油畫複製品。 邛崍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成都3月25日電(張良春)25日,作為汶川大地震唯一的跨地市州安置點——成都邛崍南寶山永久性安置點D區直臺村羌紅飄飄、暖意濃濃,清脆的羊皮鼓聲在青山綠水間回蕩,一條條感恩的標語在春風吹拂下,格外引人注目。為紀念四川省紅十字會100週年,“紅十字在行動 2012暖春有愛”畫家馮明三川行大型采風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

  儀式上,著名畫家馮明向當地因災失地安置群眾捐贈30萬元,用於“馮明爾瑪圖書室”建設,並向直臺村村民捐贈了他創作的《總理在汶川》油畫複製品,四川省紅十字會授予馮明老師“紅十字公益形象大使”稱號。

  據了解,2011年5月,馮老師將創作的油畫《總理在汶川》拍賣所得350萬元人民幣全部捐贈給了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建立專項基金開展一系列公益救助活動。這次在邛崍啟動的四川省紅十字會100週年紀念“紅十字在行動 2012暖春有愛”畫家馮明三川行大型采風公益活動便是馮明捐助基金活動之一,也是四川省紅十字會100週年紀念活動重要組成部分。

  四川省紅十字副會長丁地祿告訴記者,這次由四川省紅十字會舉辦的“暖春有愛”活動將公益與書畫藝術采風創作結合在一起,是公益活動的一次創新,是書畫藝術家們心繫社會和民生,用藝術奉獻社會的善行,是“慈善”和“博愛”的完美詮釋。

  據了解,“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在中央、省、成都市的直接關心支持下,邛崍市妥善安置了青川、汶川地震移民285戶1202人。安置點規劃建設了A區(金花村)、C區(木梯村)、D區(直臺村)三個區,共建設永久性住房4.3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目前,安置區群眾全部住進了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新居,不但水、電、視、訊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更有健身器械、休閒廣場,移民子女入學也全部按照農村同類學校最低標準收費,完全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安置點群眾一心一意發展生産,在政府的引導下,他們種起了紫色馬鈴薯、高山蔬菜、獼猴桃等綠色果蔬;依託專業合作社搞生態養殖;開設農家樂,發展特色旅遊經濟。

  如今,在南寶山安置點燦爛的陽光下,山花爛漫、田野泛翠,人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歡聲笑語傳遞著喜悅……處處可以看到新的生活風貌,感受到新生的氣息。

  直臺村村民陳學平告訴記者,感謝省紅十字會,感謝藝術家們為大家修建圖書室,現在日子好過了,大家都希望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文化,掌握更多生産致富的本領。

  據了解,邛崍市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該市十三次黨代會提出“363”工作計劃,將“先進文化引領”作為三大戰略之首,並將實施“文化創新引領工程”擺在六大工程第一位,全市各級機關(黨組織)已全部建起了學習室,並將學習作為常態化工作積極開展,掀起了建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會的熱潮,用文化來滋養城市,引領發展。特別是汶川大地震後,隨著1202位羌族同胞的遷入,羌文化已經成為邛崍六大文化(文君文化、邛酒文化、邛窯文化、南絲路文化、紅色文化、羌文化)的有機組成。(完)

熱詞:

  • 馮明
  • 南寶山
  • 圖書室
  • 移民安置點
  • 創作
  • 總理在汶川
  • 油畫
  • 363
  • 生態養殖
  • 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