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資源"為城鎮設限 專家:"原住民"參與規劃大有裨益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記者唐漪薇3月25日報道:2012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今天下午在滬舉行分論壇討論。來自各領域的行業代表、學者專家齊集平行論壇,在“城市發展與城市規劃”分論壇,與會中外嘉賓圍繞中國城市發展現狀、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本身資源的得失與經濟發展對城市化浪潮演變的影響作了討論。

  專家:“資源”成為當代城市成長敏感詞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規劃師唐凱提出,我國目前城市化過程中存在許多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還需通過合理科學的體系,從國家宏觀調控著手,在有限資源下強化區別對待,逐步推進城鎮化進程。世界銀行駐北京辦事處城市處負責人Paul Procee認為,規劃不能把城市化長期的項目變成簡單的短期的標準,“城市規劃怎樣找到各自適合的特點?特別當受益人是老百姓。”

  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教授Brian Roberts關注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和基礎設施效益對比,發現越是擁有資源話語權的大城市“效益”最高,而英國GHK盈智有限公司高級董事Royston A.C. Brockman與青浦區淀山湖新城開發公司董事長魯千林則十分關注讓私人資本進入城鎮化開發個性改造所能創造的收益。

  城市不能只看“量”可讓居民參與改造
  
  “農民應該由交出土地的情況剛下得到補償和富裕”。上海置業集團董事會主席施建表示,城鎮化的發展要因地制宜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其過程務必做到“善待原住民”。施建認為,城鎮化過程不應是剝奪農民資源的過程,也更不是讓土地集中到開發商手中的過程,而應是一條改善當地人生活條件,並使之參與、享受的過程。

  對此,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崇法做了總結。他表示,大量的城市用地需要大量資源,而目前絕大多數依靠“盤活”現有城鎮用地滿足,其中包括城鎮內部與農村的建設用地。袁崇法表示,目前國內工業面積相對劃撥居住、生態、公益等用地面積相對過大,由此形成“用地成本門檻過高”的事實,“城市化發展已經不能光增量,這是一個新課題。”

  “用地門檻高是由徵地低門檻造成的。徵地不應徵用而應改為徵購。”袁崇法表示,徵地以補償的方式永遠無法做到資源妥善利用,“但如果讓農民與原有土地的業主共同參與討論,讓資源從資源出發,那就會對抑制城市過度建設、提高城市運用發生作用。”

  “城鎮化”應以人為本:改造生活才有意義
  
  袁崇法指出,在當下,“規劃”已不能局限于一個樓盤或一個單元的設計,而應考慮到一個“域”,其中自然包括大量城鄉統籌問題。“如何讓農民進入規劃中來,使更多人分享到城鎮化成果,讓更多創新思維産生的新服務內容以人為本,人們方能實現其對現代化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説,如果城市化改造不針對現代化生活服務,那就沒有意義。”

  袁崇法表示,在中國,行政級別決定了城市規模,考慮城市規劃時要考慮到中國特色,讓行政與規模重合。“中國的城鄉統籌實際上是城市內部的問題。財政應該公平對待;但實際上各種各樣的要求都想通過規劃實施,這絕非規劃單項技術人員可獨立完成,需要各方參與、支持。”

  直播實錄

熱詞:

  • 資源
  • 盈智
  • GHK
  • 城鎮用地
  • 原住民
  • 農民
  • 效益
  • 城鄉統籌
  • 城市規劃
  • 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