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與升學脫鉤,向興趣回歸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專電

  微納米RbCrO4微波調控合成、草莓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腦電波控制機器人……這些題目來自於日前召開的第32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生如何駕馭如此複雜的題目?

  參加評審的部分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在科技創新方面進步很大,一些參賽作品可以達到本科畢業論文水平。但專家也表示,關注社會熱點,並能用嚴謹的方法求證更為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田荷珍説,從過去的“小發明、小製作”,到現在較高質量的項目報告,我國青少年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借助“北京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早期培養計劃”等平臺,中科院、北京大學等單位開放了100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少年可以在一流學者的指導下參與科研活動,創新水平大大提高,一些參賽作品“高深化”不足為奇。

  但作品的“高深化”並不是評委們最看重的。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擔任了12年評委的“機器人”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陸際聯説:“善於學習,利用身邊的學術資源是科學研究者必備的素質。但最令評委們青睞的,是能夠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具有創新性、實用性並能用嚴謹的方法求證,不取決於高深與否。”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李笑涵説,她提交的作品《食品安全不是“零風險”》是個實證研究。她利用課餘時間發放了1000多份問卷,並用專業的統計軟體SPSS進行數據分析。在研究過程中,她發現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理解存在較大誤區,並進行了闡釋。

  “鉸接車防過度轉向系統”的作者、高二學生趙元釗説,自己從小愛汽車模型,從新聞報道中發現了公交車發動機後置以後會帶來一定安全隱患,因此對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有熱情。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科技比賽逐漸淡化了“功利”的因素,回歸了興趣本身。本次大賽共吸引了約30萬名北京中小學生參加,比去年增加10%。“在我所熟悉的青少年的‘機器人’領域,我國的各項比賽中已經不存在‘加分’等功利的因素,實現了與升學的脫鉤。在升學的壓力下,參加者的熱情並沒有減退。”陸際聯欣慰地説。

熱詞:

  • 升學
  • 機器人
  • 本科畢業論文
  • 功利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青少年
  • 評委
  • 參賽作品
  • 比賽
  • 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