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曹魏五銖撲朔迷離(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泉當千

大泉二千

大泉五百

大泉五千

  鑒賞講堂之中國古貨幣17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考古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周秦漢考古、楚文化、考古學禮制文化、古代喪葬制度、古代青銅器、古代貨幣等。

  吳國貨幣

  吳鑄錢晚于蜀,《三國志 吳志》載,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鑄大錢,一當五百。錢文為“大泉五百”。雖面值大,實際上只是比“直百五銖”略大一點,並且也是大小不等,直徑一般在2.9厘米上下,重7~10克左右。

  吳赤烏元年(公元238年)又鑄“大泉當千”,面值也翻了一倍。實際大小也不等,直徑在2.5~3.8厘米之間,重量3.5~14.5克左右,相差比較大。

  《晉書》記載,由於這兩種錢大小不一,相差懸殊,“百姓不以為便”,所以于赤烏九年(公元246年)便廢止不用。實際上還有兩種更大面值的錢,即“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這兩種錢在文獻中沒有記載,但在原吳國區域內有出土。

  魏國貨幣

  關於曹魏的貨幣,文獻記載不清,實物難以確認。文獻記載中,曹魏時期有三次與鑄錢有關的記錄。

  一是《晉書 食貨志》記載,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為相,罷董卓小錢,“還用五銖”。

  二是《三國志 魏書 文帝紀》記載,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春三月“復五銖錢”,十月“以谷貴,罷五銖錢”。

  三是《晉書 食貨志》載,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夏四月,“更立五銖錢,至晉用之,不聞有所改創。”

  對於這些文獻的記載,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有認為曹操為相後即開始鑄造五銖錢,有認為曹操罷董卓小錢後還用東漢五銖,魏文帝的“復五銖錢”也是用東漢舊五銖,認為曹魏自鑄的五銖應是魏明帝太和元年“更立五銖錢”時。

  從實物來看,不論是東漢舊五銖,還是曹魏新五銖,均是用五銖錢,文獻沒有講這幾種五銖錢的區別,所以,一直難以確定什麼樣的是曹魏五銖。

  1987年,在河南的許昌出土一錢,其下限認為是三國時期,其中有一種外郭侵壓錢文的錢,叫“壓金”、“壓五”。這種錢在安徽馬鞍山朱然墓、江西南昌高榮墓也有出土。這兩墓均是三國時期的吳墓。因此,這種五銖錢不會晚于三國時期。而東漢時期又不見這種五銖,這種“壓金”、“壓五”的五銖有可能是曹魏新鑄的五銖錢。這種五銖錢後來在洛陽、安陽、鄴城、西安、咸陽、武威及南部的鄂城、衡陽、鎮江等地也有出土。(待續)

  作者:待續

熱詞:

  • 五銖錢
  • 太和元年
  • 曹魏時期
  • 馬鞍山朱然墓
  • 公元
  • 晉書
  • 大泉當千
  • 出土
  • 壓金
  • 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