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解放軍某團兩次參加邊境保衛戰 守護西南邊陲[圖](1)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2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西南邊陲廣袤的熱帶山嶽叢林,最高氣溫達45攝氏度,濕度超過85%,山高坡陡林密,只有一條公路與外界相連。自古是兵家之忌。戍守在瀾滄江畔的成都軍區某團,兩次參加邊境自衛作戰,熱血染叢林,青山埋忠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他們用行動證明戍邊人的忠誠、無畏、精武。

  瀾滄江畔,縷縷青煙似雲,杯杯濁酒如淚,成都軍區某團五連官兵整齊排列於連旗下,默默祭奠連隊數十位長眠於邊關山嶽的英烈。

激流勇進。郝琎攝

“猛虎”過江。郝琎攝

  這樣的儀式很多年來不斷重復。作為一代邊防軍人的集體記憶,後人追思先烈,更追思他們留下的精神火種。

  1.“軍人可以沒有武器,但不能沒有不屈的精神”

  “跟我上!”幾十年前的那聲低吼,永遠定格在邊防軍人心中。

  距總攻開始還有不到5分鐘,侵略者密集的地雷阻擋着前進的道路。時任該團五連尖兵班長的安忠文負責打開通路,眼看總攻時間逼近,常規手段排除地雷已來不及。安忠文瞥一眼身邊戰友,一聲“跟我上”,縱身滾入雷場。

  那一眼,是他最後一次看見戰友;那一聲,是戰友最後一次聽他呼喊。全班戰士緊跟着安忠文躍入雷場,用身體壓發一枚枚地雷,撞開了勝利之門。安忠文幸運地活了下來,但雙目失明,班裏其他戰士全部犧牲。

  硝煙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沉澱散盡,幾乎每年,安忠文都會回到老部隊,走走昔日急行穿梭的叢林小路,摸摸曾經浴血守衛的邊關界碑,講講過去槍林彈雨的崢嶸歲月。

  團長陸學美從當兵就在這個團,英雄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他説:“老一代戍邊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軍人可以沒有武器,沒有子彈,但不能沒有不屈的精神。”

  這種精神,在西方人眼中,被看作是“神秘的東方精神”;而在二連,它在厚厚一沓“手抄連史”上。

  一筆一畫,代代相傳,一茬茬官兵堅持用略顯原始的方式記錄連史。其中最特別的部分,是老邊防們記載在幾片芭蕉葉上的戰鬥經歷。細細品味其中字跡,“不失邊關一草木”的錚錚誓言振聾發聵。

  “忠誠、無畏、精武!”一片芭蕉葉已經幹黃,政委王敬斌指着上面的字告訴我們:“這不僅僅是對歷史的記錄,更是對後來人的鞭策。”

  2011年底,二連新一任連長楊建松被四總部聯合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為連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貓耳洞苦樂會”與“芭蕉葉連史”幾乎同時誕生。邊境一線多為熱帶山嶽叢林,氣候悶熱潮濕。為了守衛邊境安寧,老一代戍邊人在狹窄陰暗的洞中與蛇蟲作伴,常常一待數月。當內地市場經濟大潮洶湧,他們卻在邊關用一聲聲“理解萬歲”、一聲聲“一家不圓萬家圓”,將千百個貓耳洞連成了不倒的鋼鐵長城。

  如今,全團官兵每年都會住進貓耳洞,在追憶中互勉,在追思中沉思。“他們為何能堅守?”“他們為何能承受孤獨寂寞?”“他們為何有直面生死的勇氣?”貓耳洞歸來,官兵心中的疑惑一個個消弭,對戰鬥精神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層。

  (來源:人民日報)

熱詞:

  • 邊境
  • 安忠文
  • 官兵
  • 山嶽叢林
  • 精武
  • 芭蕉葉
  • 邊關
  • 雷場
  • 戰鬥精神
  • 五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