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重新發現古村落的傳統文化價值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1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21日,“全國古村落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廣東召開,同時,“尋找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評選活動也在梅州啟動,活動旨在促使全社會關注古村落的保護。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文化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但提起文化保護,人們容易想到城市的文化保護,卻往往會忽略鄉村的文化保護。無論哪個城市,一旦拆了處名人故居或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不要説這個城市本身,其他地方的輿論也會群起而誅之。比如前段時間北京鬧得沸沸颺颺“梁林故居”的“維修性拆除”和重慶蔣介石行營的“保護性拆除”,至今余波未了。原因在於,一方面,處於城市中的文化遺産往往與具體的文化歷史有關,提起名人故居、陵墓,人們能夠立即意識到其文化保護價值,但古村落往往相對抽象一些,其文化價值更多地體現在作為歷史和文化的活化石意義上,人們容易忽略保護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的保護力量與毀滅力量的衝突往往較為明顯,容易引起關注,古村落可能存在於偏僻鄉間,鄉間同樣有覬覦古村落的毀滅力量,但這種衝突往往不夠劇烈,不容易引起關注。

  我們國家正在處於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中,推土機將大量的富含歷史文化信息的建築掃進了歷史,拆遷“藍圖”在把一座座城市塑造成一副面孔之後,古村落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等到到處都是“玻璃之城”、“鋼鐵之城”、“水泥之城”,人們似乎也在不自覺中丟掉了精神故園。古村落是中國人的文化故鄉,客家人的古村落培育了客家人耕讀傳家的傳統,海外的潮汕僑胞常回潮汕古村落拜祭祖先,而廣府人對他們古村落中的祠堂總是唸唸不忘。放到全國來説,各地的古村落同樣是各地人的文化故鄉。現代化進程並不意味著文化的淪喪,我們並不苛求時代的發展下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完好的古村落,但至少從現在開始,古村落的保護就不應當只是一部分專家學者的呼籲,而應成為社會的集體意識,集體共識。

  保護古村落的意義首先在於能夠留下傳統文化的樣本。古村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它與分割的文化遺跡不同,往往有整套的建築風格、生活配套以及文化習俗。雖然不一定能完全保存過去的生態,但能讓人們對傳統的想象不只是停留在紙上,而是有實在的物理的對照。其次,保護古村落對重新發現傳統文化價值大有裨益。人們到古村落不僅僅只是懷念鄉愁或者獵奇,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這種文化氛圍下重新發現傳統文化的價值。祖先的生活方式、審美理念乃至人生信條在古村落裏往往都留有痕跡。任何現代化轉型的國家都不能回避他們的傳統,直面傳統、審視傳統並與傳統對接,在當下中國頗為必要。

  培養社會保護古村落的集體意識,這是此次“尋找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活動的意義所在。落到實際層面來,則需政府和學界對“如何保護”這個題目深入研究。這是因為,古村落的保護不僅是坐而論道,更涉及到如何與當地民眾現實生活對接,如何與當地經濟發展協調,如何動員政府、企業和民間共同投入管理保護等具體問題。這些具體的問題不解決,古村落保護就是一句空話。古村落保護是一個系統問題,需要各地進行長遠規劃的眼光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尋找一個適合國情的古發展策略,建立有效的保護機制,喚回古村落的生命力,重新發現它的傳統文化價值。(南方日報評論員)

  (來源:南方日報)

熱詞:

  • 古村落
  • 文化保護
  • 文化習俗
  • 文化歷史
  • 重新發現
  • 文化價值
  • 玻璃之城
  • 藍圖
  • 文化氛圍
  •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