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美信用卡詐欺華裔頻中招 騙術花樣繁多釣魚盜刷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2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3月22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信用卡詐欺花樣繁多,不僅賊喊捉賊,偽裝成發信用卡銀行電話通知詐欺,套取客戶資料。還有餐廳服務生組集團拷貝顧客數據、撬開郵箱偷賬單獲取信息等方式,民眾要小心防範。

  日前蒙市華裔居民郭先生收到朋友電郵提醒,現在流行一種賊喊捉賊的釣魚方式,通常是偽裝成信用卡公司打電話給客戶,稱其來自信用卡公司的安全和詐欺部門,並煞有其事地報告其員工號碼,隨後詢問客戶信用卡是否最近有一次消費,大概是497.99元。如果客戶回答No,對方稱要進行詐欺調查,詢問客戶的地址是否為某某市某某路(通常他們都知道目標物的地址),客戶回答Yes後,再説如果有任何問題可撥打信用卡後面的客服電話,這一系列的前戲只是為了降低目標物的警覺性。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對方説為了確保該客戶是該卡的所有者,需要告訴他卡後面三位的社會安全號碼。當客戶回答後,對方表示已經確認客戶信息,並證實該卡沒有被遺失。最後問是否還有問題,如果回答沒有,這通電話就結束。客戶雖在電話沒有透露卡號,也沒有講太多個人信息,但是挂斷電話不久,客戶可能就在消費紀錄裏發現一筆497.99元的消費。

  羅斯密的鄭小姐也有過類似遭遇,她説,那時剛到美國,英文不是很好,一天接到信用卡銀行的電話説她的卡被盜用了,有一筆20多元的非法消費紀錄,她當時信以為真,就糊裏胡涂地把社會安全號碼給了對方。可是她後來發現自己的消費紀錄根本就沒有那20多元,過了幾天發現信用卡的紀錄裏出現一個消費1800元的項目。後來向銀行報告詐欺,最後錢被退回來。

  律師鄧洪表示,信用卡詐欺主要有四種方式,一個就是釣魚式詐欺,往往用電話和電郵的方式,不要透露自己的卡號、社會安全號碼等個人信息。

  他説,第二種是餐廳不良服務生或老闆將客戶的信用卡號碼和社會安全號碼拷貝賣掉,或者盜刷。第三種就是銀行遭遇黑客襲擊,客戶信用資料被盜。第四種在華人區如天普、聖瑪利諾等地區很普遍,就是撬開信箱,將郵筒裏的賬單或支票偷走,獲取資料。

  其中餐廳盜取信用卡紀錄最猖獗,餐廳業者Tony黃表示,小餐廳多半是現金消費,如有刷卡,老闆也可關照到。大餐廳人多,老闆和經理有時照顧不到。通常是餐廳的幾個服務生集體作案,單獨配一個小機器,把客人數據拷貝下來。如果出了事,則讓一個人去頂罪,其它人分攤撫慰金給他。

  華人居民胡小姐説,在餐廳結賬用記賬卡(Debit Card)時要小心被別人現金退款(Cash back),當顧客把記賬卡交給服務生,在餐廳的刷卡機上會提示是否要現金退款,如被不良者利用按Yes鍵,那卡裏的錢就會落入其手中,顧客則稀裏胡涂成了冤大頭。

  鄧律師説,為防範犯罪,要注意保護個人信用卡數據,不要在網絡上出具社會安全號碼,如果網購,一定要看聽該網站是否有認證,通常認證的網站在網址處會出現鎖頭的標記或者HTTP變成HTTPS。

  他説,要注意定期查每月的消費紀錄,檢查是否有異常消費紀錄,如果有要儘早報告銀行。另外,每年要定期查信用積分報告,花幾十元能檢查自己的社安號是否被人盜用,免得莫名其妙欠債。(張宏)

熱詞:

  • 盜刷
  • 詐欺
  • 信用卡號碼
  • 中招
  • 信用卡公司
  • 世界日報
  • 釣魚
  • 網購
  • 目標物
  • 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