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救災物資四年不開包,缺“專業之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12: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8日,有記者在微博上稱,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敬老院內有大量地震後外界捐助的救災物資,至今尚未開包。而擂鼓鎮政府回應稱,這些是“512”地震保證災民所需後剩餘的棉衣、棉被、熱水袋等可長期保存的物資,暫時儲備,以應對其他次生災害。

  汶川地震時期民間澎湃的“愛心”,四年之後,一部分卻出現在倉庫裏,這兜頭一瓢“涼水”,讓許多人感到自己的愛心沒有得到尊重。問題被曝光以後,大量的批評言論指向了當地政府部門。當地政府是否“儲備”不當,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但不管怎樣,這件事情背後需要反思的深層問題是,政府部門如何提升在災害應對、慈善運作方面的專業性。

  汶川地震發生時,全國人民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激蕩的善心變成海量的善款和物資涌向災區。然而,慈善本身值得反思的一個地方,就是捐贈者往往很難明確受益者的需求,而只能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當時就有一些報道,有超過了運輸能力的各種捐贈物資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災區。而災區需要的不一定是捐贈人捐贈的,他們需要的量也不是很明晰的。這可能是一些救災物資不得不被“儲備”的原因。

  要解決捐贈人“熱情過度”的問題,只有提升災害救援中的專業性。災區需要什麼,需要的量是多少,物資如何調度配置,這些都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如果擂鼓鎮當時對災民的確切需求進行調查並及時準確公佈,而物資的分配和調度也不存在明顯的管理問題,應是能夠避免滿足災民所需後還有大量剩餘物資的。

  擂鼓鎮現在回應稱,部分救災物資是應急儲備物資,這個解釋有一定道理。但是備災倉庫的準備,也應該是根據當地規律性發生的災害所儲存的應急物資。如果應急物資的存放竟然達到四年左右,這也説明了備災物資儲備或許並不科學。事實上,《人民日報》記者也在現場發現,“幾箱女士衛生用品和口罩已經過了保質期”。因而,即便“儲備物資”的説法屬實,依然需要反思儲備方法是否專業的問題。

  在承擔了大量行政職能的基層政府,他們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做好物資的管理和公示,但是在專業救災應對、慈善運作方面,這超越了政府公務員的一般能力。故此,除了政府有必要組建專門的應急管理部門,宏觀而技術地救災,同時也應讓更多的民間專業救災組織,靈活機動地解決政府系統覆蓋之外的救災需求。

  擂鼓鎮救災物資四年未“開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全社會有愛心的公眾反思捐贈的理性,督促災害救援的政府部門提高專業性,同時應讓更多的民間組織成長壯大,在調配發放救災物質方面發揮更多作用。(蘭雪峰)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儲備
  • 救災物資
  • 愛心
  • 人民日報
  • 汶川
  • 捐贈人
  • 次生災害
  • 運輸能力
  • 物資儲備
  • 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