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把上海作為向國際市場銷售大本營 把生産轉移到美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0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3月22日消息:一家曾瀕臨倒閉的長寧區屬小企業,將“頭腦”與“四肢”分開發展,竟都“強壯發達”起來:在上海的總部和研發中心,授權專利已獲200多項,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行業標準制訂者;在外地的規模化生産基地,産品供不應求。記者獲悉,這家名叫高羅輸送裝備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在籌備上市,還計劃到美國田納西州開設海外工廠。

  在輸送帶行業提到“高羅”,美英德法等發達國家同行也難望其項背,國內業界更是“羨慕嫉妒”──作為輸送設備生産領域産品最全、技術專利最多、生産能力領先的企業,高羅品牌響噹噹,出口創匯可觀。然而,1997年高羅剛成立時,遇到國家進口産品關稅政策調整,當年巨虧,第二年竟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了。很多人以為,高羅已經走到盡頭。最困難的時候,企業負責人堅持最後一搏,加大研發新産品!1999年,高羅開發出狼牙扣系列産品,追上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隨後,又研製出RV6輸送帶扣;兩年之內,初步形成九大系列産品,很快贏得了市場。

  從研發中嘗到甜頭,高羅看清了上海優勢,於是瞄準國際領先技術,開始網羅業界優秀人才。2000年起,高羅成立技術研發中心,每年確定攻關項目,行業內的國際空白點被一一攻破。一邊研發新品,一邊申報專利。迄今,高羅擁有的授權專利中70%已産業化。

  同時,高羅也把上海作為面向國際市場銷售的大本營,向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上海擁有便利的商務環境,與國際客戶間互訪十分便捷。每年,客戶到滬上各種專業展會看貨、採購,正是高羅贏取訂單的良好時機。以美國市場為例,去年高羅對美銷售額增長了50%,預計今年還將增長50%。

  隨著營收年均近30%的增長,産能擴張受到了土地制約。於是,高羅將帶扣同輸送裝備整合轉移到內地生産,2005年,高羅投資2500萬元設立淮北高羅輸送裝備有限公司,然後,又在淮南成立安徽德普公司生産各類輸送帶,訂單源源不斷。

  企業負責人任英廣透露,高羅已著手在美國田納西州開設新的生産基地,負責企業生産鏈中高效裝配的環節,“這樣可以更貼近國際客戶,部分高端産品的材料也可以直接海外採購,當然指揮中心還是上海總部”。

  “兩頭在滬”

  上海有一大批“兩頭在滬”企業,它們中不少是研發、銷售這兩端在上海,而生産卻在廣闊的內地。“兩頭在滬”,是上海企業在建設“四個中心”過程中,重新配置生産要素,優化創新企業佈局,傾力改革管理形態的成果,它完全符合中心城市的産業結構和企業發展的規律性要求,值得我們關注。

  上海要建成“四個中心”,並不是樣樣要成為“産地”。這不僅是説上海資源、能源尤其是土地稀缺,不可能給生産基地鋪過大的攤子,更是説,“中心”的涵義,本來就在於它是一個得風氣之先的信息之窗,是一個商業機會最大化的市場。上海的優勢在於兩條,一是雄厚的人才高地和率先開放的區位,是研發的最佳位置;二是比較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是交易的理想平臺。“兩頭在滬”,就是把這兩端放在上海,而生産則依託廣袤的內地,使企業得到了大發展,也推動上海真正向“中心”地位和功能前進一步。

  從20多年前的“兩頭在外”,到今天的“兩頭在滬”,是一個飛躍。這不僅是産業結構的提升,是轉型發展的選擇,也是我們對中心城市發展規律認識的躍升。

熱詞:

  • 高羅
  • 中心
  • 生産要素
  • 兩頭在滬
  • 上海企業
  • 産地
  • 四個中心
  • 四肢
  • 頭腦
  • 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