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塘漁民自建老船“門錠子” 工藝面臨失傳(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城市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北方網訊:全木結構、兩頭圓、有帆——最近,北塘漁民協會正在著手建造一條這種名為“門錠子”的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往前數百年,在天津海域上打魚用的都是這種船。

  長12米寬4米

  跟現在的漁船相比它有點兒小

  在北塘漁港一側,冷庫前的碼頭上,一艘木船已然成型,只差桅桿和帆。船身長12米、寬4米,漁民們管這種大小的船叫“四丈船”。跟漁港裏停著的漁船相比,它顯得有點小,雖然木料是全新的,可風格懷舊了許多。

  船的一旁堆放著不少木料,都在十幾米以上。十幾名男子在船上船下忙活。四人在船下“捻船”,將船體上木板之間的縫隙裏塞進麻草,再涂上黏合劑,為的是使船更嚴實。

  八旬技術指導

  老人在北塘海濱一帶是個傳奇

  正在船下幹活兒的朱少波指了指船上的一位老者:“他是我們的技術總指導,修船全靠他了。”老人叫趙洪琪,生於1933年,北塘人,13歲跟父母上船打魚,22歲起開始學習做船,1958年起正式開始修船造船。

  據説,老人這幾十年走遍大江南北,手裏有幾百上千種船的樣子。在北塘甚至天津濱海一帶,這位老人就是一個傳奇。年近八旬的趙老比實際年齡顯得年輕,上船下船如履平地。

  “我小時候,整個天津海濱的漁民都用這種船出海打魚,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淘汰,改用柴油動力漁船。這種船靠風力行駛,二級風就可以走,最高能抗六級風。”趙老介紹,之所以叫“門錠子”,跟船的形狀有關,“兩頭都是圓的,平底,跟金錠形狀接近。”趙老説,他們十幾個人已經幹了20天了,還有10多天就差不多了。

  懂的人很少了

  再不做出來工藝就可能失傳了

  北塘漁民協會會長張文明一直在船上忙,記者好説歹説,他才下船接受採訪。

  “早些年,趙老的眼睛還看得清,自己動手製作一米多長的漁船模型,全被北京的客人買走了。現在,他做不動了,自己手裏都沒存一件。”張文明不無惋惜地説,他介紹,之所以請趙老出山出於幾種考慮。“北塘漁港在兩年前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漁港,不少北京遊客都到這裡來旅遊,配合這種形式,我們想到修一艘老式的木船,在這裡展示,也是漁港文化的一種體現。再説,趙老已經快80歲了,兩個徒弟也都60多歲了,不趁他們有精力修出來,以後怕是沒有人懂得修這种老船了,這也是對無形資産的搶救吧。”記者高立紅攝影記者王濤

熱詞:

  • 北塘
  • 老船
  • 1933年
  • 漁民
  • 失傳
  • 門錠子
  • 漁港
  • 打魚
  • 木結構
  • 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