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設“智慧平臺” 數據“模擬”中新天津生態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1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濱海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北方網訊:對於“從零開始”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如果在建設之初就把各類空間數據規劃成條理清晰的樹狀結構,就為後期發展植好了根基,空間數據便可以隨時“按圖索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而由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管理中心、天津市星際空間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金信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面向智慧城市的空間數據平臺構建機制與關鍵技術研究”(以下簡稱“智慧平臺”)項目,就從空間數據的角度,讓整個生態城市變成了一座類似電腦遊戲的“模擬城市”。

  每個井蓋都有編碼

  由於多數的地理信息和空間數據普遍應用於城市規劃、國土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所以空間數據細化到地塊、道路便已能滿足使用需求,但作為面向智慧城市的空間數據平臺,其所涵蓋的信息便細化到了與人的感受密切相關的照明設施和城市傢具。

  “比如每一個井蓋、每一根路燈、甚至每一個供路人休憩用的座椅都有獨立的編碼。”中新天津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數據的後期更新、統計和調用,包括城市傢具在內的所有要素都被設置了唯一編碼,並對應其空間位置。“根據不同要素的屬性,工作人員可以按圖層分別查看市政、環保綠化等不同領域要素的空間信息。這就為城市在規劃建設時能‘細緻入微’提供了參考標桿。”

  據介紹,生態城“白紙上做規劃”的特點,為信息化技術在城建之初就直接介入提供了條件,數據平臺可以在一開始就瞄準智慧城市的相關具體服務應用,實現“後來者居上”。

  “智慧平臺”規避浪費

  “可以説智慧平臺會成為將來整個智慧城市的一個‘根’,以後的空間數據都是在這個根上的生長。”王喆表示,樹狀的結構讓信息數據相互間發生了關聯,隨著城市的發展,任何動態更新都將在這個“根”上進行。比如規劃審批驗收完成後,相應的三維空間數據都會在基礎的智慧平臺上自動更新,而城管、市容、水利、規國等部門的子系統也可以同步更新,共享數據。

  據介紹,之前各部門的子系統也會對空間數據進行編碼,但是都局限在各自的土建、市容、城市管理等獨立系統內,並非基於整體城市進行思考。“比如同一顆樹,在綠化部門和城市管理部門有不同的編碼,但由於這棵樹分屬不同系統,反映在數據上就是不同的字段,重復編碼、重復更新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面,樹狀的結構也節約了開支。“像生態城這樣快的建設進度,空間數據半年就要更新一次,基礎平臺更新帶來的數據共享節省了開支。”王喆表示,以往管理部門定期都要花錢對空間數據進行修測,每次修測的費用約為30萬元/平方公里,但這個“冤枉錢”往往規國、市容、水務等系統都要花一遍。而這套“智慧平臺”則可以為生態城節省各類開支3000多萬元。

  據介紹,“智慧平臺”還將為後期智慧交通、規劃報建項目等系統提供支撐,為社會和企業提供雲服務,例如通過手機、PDA查詢道路實時交通流量,乘坐的公交幾點到站,現在行駛到哪等等。

熱詞:

  • 智慧平臺
  • 模擬城市
  • 模擬
  • 空間數據
  • 數據平臺
  • 智慧交通
  • 數據共享
  • 從零開始
  • 王喆
  • 城市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