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西安晚報:"故宮大盜"獲刑 故宮仍需守好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1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9日上午,“5 8”故宮展品被盜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為石柏魁盜竊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3年。去年5月8日晚上,石柏魁潛入故宮博物院內,竊得香港兩依藏博物館在此展出9件展品。在逃跑過程中,他先後將所竊的5件展品遺落或丟棄,之後逃離現場。第二天因銷贓未果,又將手中4件展品丟棄。

  石柏魁一審獲刑13年,意味著沸沸颺颺的“5 8”故宮展品被盜案暫時告一段落。但是,這一案件並不能就此畫上句號,且不説仍有3件展品未追回,單就故宮安保而言,就令人擔憂。

  此前媒體報道,身高僅158厘米、體重40公斤的石柏魁到北京後,因缺錢遂打起故宮文物的主意。“石柏魁成了故宮大盜,不只是偷了,而且偷成了”,故宮案後,不少網友認為,一個身材瘦小的外地青年能夠突破層層安保將文物帶出故宮,不是他“技高人膽大”,就是故宮安保有問題。

  此非虛言,石柏魁自稱兩次溜進故宮,並藏在夾道裏躲雨,後借大樹爬墻逃脫,故宮本該戒備森嚴,試問,安保哪去了?其內部機制是否混亂?

  由此不能不提到另一則新聞,1962年,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動工落戶,距今正好50年。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從大陸運往台灣的2972箱文物中,除了一頁紙和一包鹽之外,其他全部在冊。所謂的一包鹽,也不是丟失,而是由於年代久遠,鹽揮發了,只剩下了外包紙。(見《廣州日報》報道)這簡直是奇跡。

  故宮儘管遭遇重重危機,其負責人卻能全身而退。不專業、不透明,再加上缺少問責力度,這也許正是故宮頻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石柏魁被稱為“故宮大盜”,其實他只是一個小毛賊,只是因為把黑手伸向故宮才如此為人所知。與外賊相比,更需防範的是家賊。

  去年,媒體披露,故宮圖書館善本書庫有100多冊古籍失蹤,舉報者稱,“這是一起嚴重的監守自盜案件”,“經常看到圖書館有關負責人從善本書庫裏拎包”。

  權威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文物盜竊犯罪已經形成完整的作業鏈,在源頭上不乏監守自盜者、用仿製品代替真品,使文物從博物館流向民間,隨後,就進入了文物倒賣的“流水線”。故宮有沒有或者有多少監守自盜者,需要詳細調查,無論結果如何,都必須達到最基本的共識,防外賊易,防家賊難,不防家賊,故宮文物就無保障。

  值得欣慰的是,故宮新任館長單霽翔日前表示,實現文物安全保衛水平的提升,永遠是故宮工作的首位。

  “防火、防盜、防踩踏、防突發事件永遠是我們頭上的緊箍咒,必須警鐘長鳴。對文物要有如履薄冰之感,在安全管理上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我們沒有防記者這一條,歡迎每一位記者。”單霽翔還稱,要做好故宮守門人。

  這是痛定思痛的制度補缺,也是取信於民、強化公眾監督的一大步驟。加強制度防範,才能修復故宮聲譽,從根本上杜絕外賊和內賊出現。(秦淮川)

熱詞:

  • 故宮文物
  • 獲刑
  • 大盜
  • 故宮博物院
  • 流水線
  • 5
  • 8
  • 廣州日報
  • 西安晚報
  • 制度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