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有一種愛叫“有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1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沙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圖 記者 賀文兵

  “聽著他們開口第一聲叫媽媽,我比他們的媽媽更開心!”昨日,天心區家嘉康復訓練中心,在這裡進行了兩年半康復訓練、來自望城橋驛、聽力缺失的5歲男孩小銳吃力地叫出一聲“媽──媽”時,39歲的王喜南在小銳的臉上使勁地親吻著,眼裏噙滿了幸福的淚花。

  兒子聽力缺失沒有擊垮她

  王喜南來自寧鄉巷子口,中專畢業後她在寧鄉縣城一所幼兒園當過老師,並結婚生子。2000年3月,她發現3個月大的兒子聽覺上似乎沒反應。她將兒子帶到長沙檢查,兒子被診斷為聽力語言缺失。醫生説只有進行長久聽力康復訓練並借助助聽器,聽力語言才有可能恢復。

  “我一定要讓兒子恢復聽力語言。”抱著這一信念,王喜南辭掉了工作,在2003年學習聽力學,取得助聽器高級驗配師資格。8年前,王喜南帶著兒子來到丈夫打工的所在地長沙新開鋪,租了間住房專門對兒子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在她的悉心教育下,兒子的聽力語言恢復很快。3個月後,住在附近的3對父母帶著同樣聽力語言缺失的小孩慕名而來,懇求王喜南收下自己的小孩進行聽力語言康復培訓。

  這3對父母都是外地來長沙打工的民工,他們飽受的辛酸王喜南有太深的體會,便滿口應承下來,除了收取小孩每天中餐3塊錢的伙食費外,3年下來,王喜南沒收過他們一分錢康復培訓費。

  康復培訓讓60多名孩子“開聲”

  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下來,4名聽力語言缺失的孩子終於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了,並背上書包走進學校。此時,王喜南在天心區民政局註冊了“天心區家嘉康復訓練中心”,並借錢在新開鋪租下一棟4層民房,辦起了“家嘉康復訓練中心”。

  “小朋友們學會的第一個詞語是‘媽媽’。”如今,在王喜南的聽力康復訓練中心,有來自全省各地58名聽力缺失的孩子,最大的12歲,最小的才3歲。王喜南和她的10名老師流了多少淚,費了多少力,沒人説得清楚。8年來,康復訓練中心讓60多名孩子進入了有聲世界,現在都走進了普通學校。

  雖負債纍纍她卻很欣慰

  聽力語言缺失的小麗和小軍是一對姐弟,家在平江農村,前年,父母將他們送來後就雙雙去了廣州打工,為一對兒女掙康復訓練費。王喜南免掉了姐弟倆的生活費,每天安排兩名老師“一對一”對他們進行康復訓練。

  去年11月,姐弟倆終於説出了“媽媽”兩個字,王喜南和兩位老師抱頭痛哭了一場,並打通了姐弟倆母親的電話,當“媽媽”兩個字傳入母親的耳朵時,手機裏傳來了母親的號啕大哭聲。

  8年下來,王喜南為了辦“家嘉康復訓練中心”已負債20多萬元。為了節省每一分錢,她把自己的母親、丈夫、哥哥、嫂子也拉了進來,負責採購、安保、保育、燒茶煮飯。“沒辦法,現在請個人做事工價高,開支不起,只好把母親和丈夫請來打義務工了。”王喜南辛酸地説,臉上卻流露出欣慰的笑。

熱詞:

  • 王喜南
  • 有一種愛
  • 康復訓練
  • 媽媽
  • 老師
  • 姐弟
  • 新開鋪
  • 聽力語言康復
  • 巷子口
  • 義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