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七旬老人行3萬里覓長城遺跡繪長卷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很多關口,都已是斷壁殘垣,有的只剩一堆焦土瓦礫了。”76歲的景浩站在自繪的“長城考察行程圖”前,摩挲著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關隘”和“故城”,幽幽輕嘆。2011年夏天,景浩一家三口驅車從通州出發,歷時5個月,先後來到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九省市,探尋長城遺跡,繪萬里長城長卷。一路上,他們西到玉門關,東到鴨綠江畔的虎山長城,考察了秦、漢、明長城關隘、故城、古堡、烽燧等古跡206個,行程14960公里,拍攝照片2500余張,拍錄資料20盤,現場寫生作品百餘幅,耗資15萬餘元。

  辣日曬脫三層皮

  車子開出京城,一頭扎向大西北的漢代長城遺址。從離家最遠的長城開始考察,是景浩深思熟慮定下的行程。

  數日後,一行人便在濛濛夜色中抵達甘肅敦煌。次日一早,養足精神的景浩迫不及待地直奔中國長城真正的西起點──玉門關漢長城遺址。一路茫茫戈壁,百里不見人煙,漢長城遺址的蒼涼悲壯帶給他極大震撼。“滄桑大漠,長城余脈蜿蜒如龍,烽燧兀立,好不壯觀。”景老置身於殘垣斷壁間,似乎能隱隱感到邊關的鐵馬金戈之氣,頓生懷古之情。

  不知不覺,午時已至,烈日把荒漠悶成了一座大烘爐。景浩不顧炎熱,如老僧入定般開始席地寫生。

  就這樣,原地畫一個多小時,三幅素描圖繪畢,老人上衣早已汗透。更糟的是,直到收筆時他才發現,裸露的雙臂被曬得通紅,次日便起泡、脫皮。景浩説,雖然此後考察中他吸取教訓,儘量不暴露于烈日之下,但一路下來,胳膊還是曬脫了三次皮。但為了寫生,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大漠苦行腳生煙

  景浩此次苦行,不同一般采風,其目的是完整記錄長城現狀,並如實呈現。因此,對那些隱藏在大漠深處、尚不知存世與否的古城遺址,一般寫生者盡可繞道,但他必實地勘察、一探究竟,此中艱難可想而知。

  “一路走來,深感祖國疆域之寬廣,有時穿行數百里,竟然很難碰到車和人,廣袤天地之間,仿佛就我們這一車、三人!”景浩説,為應付萬一,他們不僅帶著帳篷、地圖、指南針和望遠鏡,還隨時在車上備足乾糧和水。

  從寧夏的張家場古城遺址,到甘肅張掖高臺駱駝城的殘垣……為搜尋這諸多讓人魂牽夢繞的古城、關隘,他們僅憑地圖和指南針,就一頭扎向荒寂無邊的大漠。車子無路可行時,他們索性就深一腳、淺一腳地徒步前行,鞋子裏經常灌滿黃沙,有時腳底還磨出血泡。

  潛心揮墨繪長卷

  出發時夏日炎炎,歸來時已是秋風瑟瑟。考察的最後一站,是北京的長城。去年11月9日,當景浩在平谷區彰作關長城遺址畫完最後一筆素描時,歷時五個月的長城考察終於告罄。

  實地考察順利結束,但對老人而言,只是完成了繪製萬里長城巨作的前期準備,接下來任務更艱巨。這段時間,他正潛心在家整資料、畫草稿。第一稿先逐個理清關口順序,第二稿勾出大致模樣,第三稿時就要動真格的開畫長卷了。

  景老説,如實反映長城現狀,是他此次創作的首要原則。“我粗算了一下,長卷至少要300米長。按照三四天繪製一張畫稿來算,最快也得兩年時間完成。”對此,景浩早已做好心理準備,將會不遺餘力,用傳統水墨技法完整地呈現出來長城雄姿,為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盡綿薄之力。(通訊員張麗 孫華良)

熱詞:

  • 景浩
  • 長城遺址
  • 長城遺跡
  • 駱駝城
  • 故城
  • 寫生
  • 關隘
  • 大漠
  • 玉門關
  • 苦行
  • 搜索更多景浩 長城遺址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