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四盼:農機連片耕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 洪衛 報道組 王依友

  3月19日發自台州路橋區

  今天上午,雨後初晴,台州路橋區下樑村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産合作社負責人、村黨總支書記梁妙德和幾名村民在忙碌地修理農機。“春耕就要開始,我們得抓緊做好準備。”梁妙德説。

  金穗合作社是2005年3月成立的,現有大小農機100多臺,推行從耕作、育秧、栽植、植保、收穫、加工等糧食生産環節的全程機械化。説起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梁妙德頗顯自豪,他指了指附近一排排樓房説:“我們路橋工商業發達,你看現在村裏有幾個勞動力在家的,發展機械化是大勢所趨。”

  不過,做了近10年的農機服務,梁妙德卻總有一塊心病,就是受農田基礎設施限制,各種現代化機械難以大顯身手。“現在農村機耕路缺少興修和養護,路況相對較差,很多機械到不了田頭。”梁妙德説,

  梁妙德打開手機,給我們看了一張剛拍的圖片:在一條一米寬的砂石機耕路上,由於道路彎度不足,翻耕機在轉彎時不慎側翻在路基下。因為路窄不好找別的機器來拖,最後只好靠人力硬抬回路上。

  在梁妙德的帶領下,記者徒步感受了附近機耕路的實際情況,由於平常不會有其他車輛通行,這些路的保養明顯不如普通公路。站在一座一米多寬的狹窄橋樑上,梁妙德一眼就看出了兩處讓他揪心的問題:“你看這個橋不但窄,而且橋頭轉接的彎度也不夠大,轉彎時很容易出狀況。”

  “現在農村基本上都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不過農機畝畝通還需要上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梁妙德説,現在農村機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地方也進行了一些農田基本設施建設,不過由於技術標準和驗收制度相對不夠規範,機耕路的寬度、彎度、坡度、路面的平整度等不夠理想,溝和橋的設置佈局也不利農業機械的安全行走。

  “要想搞好農業機械化,前提條件就是機耕路不要成為‘機梗路’,要讓農機順順利利地下到每畝田地裏。”梁妙德再三和記者説。另外,梁妙德也建議説,為了方便農機操作,政府也要加強對經濟作物種植的有效引導和規劃,盡可能實現糧食種植地塊的連片成方。

熱詞:

  • 梁妙德
  • 農機服務
  • 耕作
  • 機耕路
  • 合作社
  • 種植
  • 路況
  • 栽植
  • 農業機械化
  • 育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