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黃平:取出骨灰“海葬”這一善舉精神可貴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2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節快到了,不少市民都前往公墓追念先人。可在無錫,卻有一位68歲的朱師傅將5位親人的骨灰從公墓中取出,準備撒入大海。朱師傅的理由很簡單:“現在土地太稀少了,我想找個種蔥的地方都找不到,所以再讓墓地佔著土地,我覺得不合適。”朱老伯的義舉感動了很多人,無錫殯葬部門工作人員肖斌也在其中。(《現代快報》2012年03月17日)

  近年來,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推行綠色環保殯葬,我國提倡將先人的骨灰撒入大海,這已經不是什麼鮮為人知的事情了。然而,朱師傅是將5位親人的骨灰從公墓中取出,準備撒入大海。這樣的做法在無錫還是首次,在全國各地恐怕也難找出第二個例子。面對這一不尋常而又令人費解的舉動,世俗觀念是如何看待的呢?有網友説:老人為兒孫後輩所做的善舉值得世人學習;也有網友説:死無葬身之地,這是否尊重死者的遺願呢?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醜陋兇橫,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確實需要勇氣。誠然,在堅不可摧的喪葬舊俗籠罩下,人們的“入土為安”觀念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早已植入世人的血脈裏代代傳承著,要想祛除,談何容易。朱師傅卻將親人骨灰從公墓中取出,這似乎觸犯了天下“大忌”,對安息于斯的老祖宗動了“陰宅風水”,這對子孫後代的福祿是否會受影響?這是一些人所顧慮的,也是他們所説的“還是不動為好”。面對世俗的枷鎖,朱師傅毅然作出決定,邁出堅難的一步,朱師傅説:一方面有一家人在大海團聚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想用自己的行動來節約土地。樸實的話,一語破的,在當今難以打破世俗觀念的前提下,朱師傅勇於第一個嘗試,勇於&&去做,成了當今天下又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沒有一點豪言壯語,“舍小家,為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這種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逝世後要求喪事從簡,不大興土木,不樹碑立傳,骨灰撒海,開闢我國海葬的先河。海葬是繼墓葬以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今後骨灰處理的發展方向。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漸漸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上海、深圳、廣州、汕頭、廈門、天津、青島及無錫等城市都先後舉辦了一系列海葬活動。骨灰雖撒大海,靈魂卻留人間,祭祀的方式雖説變了,但同樣可以追思先人,能給子孫後代帶來更多的益處。

  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當務之急,更是一場關係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變革”。死亡是人類本身的自然淘汰。從土葬到火葬是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目前,國家推行火葬制度,但火葬以後遺留的骨灰埋進公墓還是佔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時至今日,我國各地墓葬逝者的弊端愈見明顯,建超面積奢侈墓不乏其人,“活人少地耕,死人佔良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凡人的魅力,不僅在於能道出質樸感人的語言,更在於能做出無私無悔的事跡。在朱師傅善舉的感召下,相信廣大民眾會從不理解轉為理解和支持,繼而轉為佩服與稱讚,從而加入到骨灰撒海的行列。

  推行殯葬改革任重道遠。骨灰撒海雖説步履維艱,但願人們能從朱師傅這一善舉中找到答案,為子孫後代多保留一些青山綠水。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海葬
  • 陰宅風水
  • 骨灰撒
  • 取出
  • 骨灰處理
  • 師傅
  • 社會變革
  • 現代快報
  • 世俗觀念
  • 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