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中“獨行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2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毛東風

  在我省東部的大山中,一位孤獨的行者長年穿行其間。一副望遠鏡、一個工具包和一隻舊水壺,是他的全部家當;一張質樸的臉龐,總是呈45度角向上揚著──目光聚焦處,是一座座高大的鐵塔和一條條蜿蜒的輸電線路。這位與都市風情有些“格格不入”的獨行者,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吉林供電公司樺甸分公司巡線工呂清森。

  1979年,在大山裏“轉悠”了32年的老巡線工呂俊明退休了,年方19的兒子呂清森從此踏上了父親的巡線之路。如今,呂家第二代巡線工也整整幹了32年!

  呂清森巡護的線路叫“紅白線”(紅石至白山),全長47公里。他每個月至少巡護一遍,一個來回要走200多公里,大都是渺無人煙的崇山峻嶺和茫茫林海。就像鐘擺一樣,呂清森32年如一日,循環往復跋涉在高山密林間。

  春季,冰雪融化,山路泥濘難行,褲腿常被打濕大半截,繼而凍成冰筒拿不成彎兒。夏秋兩季,森林裏樹高葉茂、悶熱不透風,一條路走下來,臉上、手上都是蚊蟲咬的包,衣服上的汗都能擰出水來。遇到故障易發的極端天氣,必須緊急出動,就是深更半夜,也要在風雨交加的大山裏堅守。冬天,大雪沒腰,邁不動步就在雪上爬或滾,上肢像游泳,下肢像跨欄,過了一個山坳,上半身被汗水浸透,下半身被雪水浸透。這麼多年來,他不知多少次跌下山坡,甚至整個人都掉進冰河;他曾與黑熊不期而遇,上演“熊口脫險”的驚險一幕;他曾被俗稱“草爬子”的蜱蟲猛烈叮咬,險些患上致命的病毒感染;他曾多次趕不上家人專門為他準備的生日宴……

  一個人的長征,呂清森完成的不僅僅是披荊斬棘、恪盡職守,他在用自己的堅忍與睿智,不斷創新著巡線的“學問”。

  為弄清導線受熱時的顏色變化,他把自家的鋁飯勺放在火裏燒,妻子新買了一個,他趁妻子不注意,又給燒了。為延長水泥桿的使用壽命,他一年四季蹲在水泥桿下傾聽大地的“呼吸”,觀察地下水和氣溫對水泥桿的影響。經過近10年的摸索,他終於總結出了“底段抽水、灌砼、打套筒”的科學方法,解決了北方地區水泥桿“病害”難題。此方法被國家電網公司列入《輸電線路規程》。

  雷擊是線路安全的一大天敵。為了摸清“雷公”的變化規律,一段時間,呂清森琢磨雷已近癡迷。每當下雨打雷,別人都往屋裏跑,可他卻追著雷研究。漸漸地,他摸準了各種雷的“脈”。什麼“T”形山勢容易出現“球雷”,“之”字形山勢容易出現“雞爪雷”,他都了然于胸,並據此及時發現故障,提出防範措施。2008年至2009年,國家電網對“紅白線”進行大規模改造,呂清森的許多合理化建議都被採納。線路運行兩年多,從沒發生“雷害”、“風偏”、“舞動”等現象。

  長期的巡護實踐,使呂清森練就了一雙堪比精密儀器的“鷹眼”。一次,他在巡線中發現離地面50多米高的導線可能已經斷股,立即報告。工程技術人員來到現場用望遠鏡和經緯儀檢測時,未發現缺陷,大家都懷疑他是不是報錯了。可當人們按照呂清森指點的方法找出了已斷裂6股的導線部位時,在場的人都以為他有“特異功能”。呂清森笑著回答:“我只是用了自己發明的‘採光巡線法’。”

  據統計,32年來,呂清森共及時發現供電缺陷5000多次,累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

熱詞:

  • 呂清森
  • 獨行俠
  • 山中
  • 國家電網公司
  • 雷害
  • 鷹眼
  • 特異功能
  • 呼吸
  • 學問
  • 水泥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