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樂觀 轉方式調結構壓力不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懸而未決的背景下,2011年中國經濟依然實現了國內生産總值9.2%的增長。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話題吸引了200多位中外經濟學家匯聚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多數學者的共識是,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樂觀,但轉方式、調結構的壓力不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認為,未來10年,中國經濟發展最明顯的特點將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國民經濟將由出口導向、製造業為主、粗放投資的增長模式,轉向內需消費為主、服務業份額上升、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增長模式。

  在劉鶴看來,與轉型相對應的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平穩過渡。

  他認為,未來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會出現新特點。比如,未來工業化的特點可能是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下降,服務業的比重有較大提升。製造業內部將會出現以生産適度集中和專業分工深化為特徵的供應鏈調整,綠色低碳增長模式將受到鼓勵,新興産業加快發展。

  在城市化方面,與發達國家75%~80%的城市化率相比,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將釋放出巨大的投資消費需求潛力。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總體向好,城市化、國際化和改革的深化都將助力經濟發展。但由於過去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有所弱化,轉方式、調結構勢在必行。

  他認為,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源優勢弱化,人口紅利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只有結構調整一條路。

  也有一些學者目光聚焦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産業升級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這樣的方式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不可持續的。他坦言,出現這種問題是由於推進改革不力,即仍然沿用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來推進産業升級。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表示,“十二五”的核心內容是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調表現在投資過高、消費過低、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與其他國家的情況正好相反。

熱詞:

  • 經濟增長
  • 人口紅利
  • 結構調整
  • 十二五
  • 增長模式
  • 中國發展
  • 經濟結構
  •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 出口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