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合辦”的農民工學校是一個“引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4年3月,從三都民族師範學校畢業的吳忠龠回到老家都勻,拿著自家的和向親戚借來的3個房産證,向銀行貸到了30萬元資金,建立了農民工子弟學校福星小學。可是資不抵債,就靠辦幼兒園來支撐全校開支,8年來解決了2000多名留守兒童入學難題。從2009年起,都勻市教育局就減免了吳忠龠租用教學場地的費用。為了讓更多的留守兒童重返校園,都勻市政府投入了500萬元,用於建立農民工子弟學校,預計在今年8月底投入使用。屆時,福星小學的420名學生將全部搬遷到新校舍,與公立學校的孩子一樣,得到更好的教育,享受到更好的教學設施。(3月17日《黔中早報》)

  這是一則最終惠及當地廣大農民工子弟的教育佳話。一個普通民間人士,為了當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惜自擔風險以3個房産證為抵押,大膽創辦農民工子弟學校,最終在政府幫扶之下讓數千名留守兒童圓了就學的夢想。其潛在價值和社會示範意義無疑是極為巨大的。但在我看來,這樣的“佳話”和帶給我們現實思考,更應成為今後如何解決農民工子弟上學方面的“引子”。

  完全依靠政府力量解決所有的適齡兒童入學問題,尤其是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公平配給,就必須民間資本和民間力量的介入。無論這種模式是不是基於部分愛心人士的自覺,也無論事實上的風險的存在,這種由民間人士主動擔當的辦學作法,無疑是應該提倡的,也是應大力發揚和弘揚的。政府不可能事無巨細,事事包辦,讓民間資本進入辦學領域,可以迅速添補教育空白,諸如義務教育之內的教育理應由政府重點解決,而與市場聯絡更緊密的“技術型、實用型,和文體”以及職業化教育等方面教育還有極大的開拓空間。北京等地向打工子弟敞開的職業類學校,就是開掘民間力量的可行之舉。

  當然,在看到民間力量介入辦學的未來前景之時,政府方面應著眼于長遠,不僅在政策上給予一個寬鬆的環境,也應像上述都勻市教育局那樣給予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的投入與幫扶。教育的責任既是政府的,也是社會的。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明確中央財政預算按國內生産總值的4%安排教育經費支出,並將確保這一目標實現。在具體到地方落實上,不僅要完成好“4%”目標,還應實現一個投入的均衡問題。政府有義務讓民間力量在辦學上“敢走路”,還要讓人家“走的好、走得穩”。溫家寶同志在詩作《仰望星空》裏説:“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多一些像吳忠龠這樣的“仰望星空”的人,關係教育的未來,而政府對於這些“仰望者”的關注于支持,是讓教育“腳踏實地”的開端。

熱詞:

  • 引子
  • 留守兒童
  • 辦學
  • 子弟學校
  • 仰望星空
  • 優質教育資源
  • 房産證
  • 黔中早報
  • 教育局
  • 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