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楊維兵:“宅”死的大學生是一本反面教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湖北十堰鄖縣楊溪鋪鎮劉灣村6組男子王小林被發現死在家中。他曾是村裏第一個大學生,畢業後放棄工作,不做事甚至不願做飯,最終“宅”死家中,疑是餓死。(《長江商報》3月18日)

  排除精神疾病,這的確是一個讓人非常痛心的個案。一個大學生,在“只要勤勞就不會餓飯”的今天,怎麼會被活活餓死呢?無論從哪個角度找答案,似乎都沒有一個最確切的答案。這雖然是個案,但其表現出來的“自視清高”“高分低能”“慵散懶惰”“生活白癡”等特徵在很多以“啃老”為代表的新生代大學生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體現,成為越來越普遍的一種社會現象。如果説湖北“宅”死家中的大學生是一本教育失敗的反面教材,那麼越來越多的“啃老族”正在拷問著我國的家庭教育環境和學校教育制度。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都無法自行解決,那麼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承擔起推動國家經濟社會建設重任。

  湖北大學生的“宅”死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他是村裏第一個大學生,從小到大成績優異,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是家人、村人和老師的驕傲,這種優越的環境讓他養成了“養尊處優”的性格特點,因此在工作中稍遇挫折就氣餒,從而辭職不幹。現在來反觀其家庭教育,如果當初他的父母能夠教育他“成才先成人”,讓他學會勞動,將“美好的生活要靠勞動創造”根植于其頭腦中,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再來看學校教育,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提了很多年,但其“成績優異”“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等字眼仍折射出他所就讀的學校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王小林的姐姐説:“如果人有來世,我希望他做一個能勞動的人,能自食其力。”這句話應該讓那些仍把孩子“含在口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的家長深思,讓那些“口喊素質教育,實則從事應試教育”的學校警醒。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曾有政協委員建議取消“啃老族”享受福利的資格,激勵其自立自強。雖然這是一項很難進入操作程序的建議,但提案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的確值得重視。“調查顯示,中國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除去資源層面、社會層面的諸多危害不説,單就對其自身的危害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啃老族”裏很多人也像“宅”死的王小林那樣有一個暴脾氣,將父母打跑了,他們會不會被餓死呢?

  正如提案中説的,“啃老族”的與日俱增並迅速擴大,已從一種“家庭現象”演化成“社會問題”。雖然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幾十年的努力,但相關部門應該樹立“早重視、早解套、早受益”的理念,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盡可能的解決好這一社會問題。但願這名被“宅”死的大學生“編寫”的反面教材能夠在教育和激勵年輕一代大學生自立自強、自力更生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不然,他的死真的沒有任何意義。

  稿源:荊楚網

熱詞:

  • 大學生
  • 啃老族
  • 社會問題
  • 高分低能
  • 啃老
  • 編寫
  • 兩會
  • 家庭教育
  • 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