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嶺南寫真:攀桂坊 客家地域的人文之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0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久負盛名的攀桂坊坐落在廣東梅州梅江河畔,它毗鄰梅江,被周溪河與原護城河的水系圍繞。在梅州的歷史長河中,攀桂坊這片客家人文秀區孕育出了近百名科舉才秀及多位頗具影響力的歷史名人,因此,攀桂坊自古就有“百花洲尾齊洲前,此地出狀元”之稱。

  近日,中新社記者專程前往攀桂坊,一探這片客家地域人文秀區的古往今來。

  據廣東梅州客家研究會副會長謝永昌介紹,攀桂坊自古即為梅州的“人文之冠”,清朝乾隆時期的狀元吳鴻時任廣東學政,曾盛讚“嘉應之為州也,人文為嶺南冠”,而梅州文教之盛則首推攀桂坊。

  尋訪攀桂坊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據説在科舉時代,通過殿試進入三甲的士子被喻為蟾宮折桂或攀桂。元朝天歷二年(1329年),南宋鄉貢進士楊圭在這裡立了名為“攀桂坊”的坊表,其命意是期望士子“蟾宮折桂”,後來這片土地被稱之為“攀桂坊”。

  在探尋攀桂坊的發展過程中,最值得記憶的是它培養了近代中國走向世界先行者黃遵憲。黃遵憲曾出任日、美、英等國外交官,足跡遍及五大洲,並著有《人境廬詩草》等不朽詩篇和《日本國志》史學巨著,他還提出了“我手寫我口”的文學革新主張,倡導了晚晴的“詩界革命”。黃遵憲還較早地提倡新學,後於1898年因戊戌變法貶官回鄉,1903年召集嘉應五屬文人志士創設“嘉應興學會議所”,還在攀桂坊的東山書院辦起中國近代最早的師範學校之一──東山初級師範學堂。並派人到日本留學,培養出眾多教育人才。

  據史料記載,宋末時期的一位鄉貢進士侯安國曾到梅州任學官授徒,並定居攀桂坊,期間培育了誓死追隨文天祥抗元的蔡蒙吉等眾多才俊。此外,在梅縣僅清代涌現出的(含今梅江區)18位翰林裏,攀桂坊就佔了3位,其中包括在殿試中考取嘉慶七年壬戌科二甲進士第一名的李仲昭傳臚,以及嘉慶十年乙醜科的李黼平和道光二十年庚子科的李載熙。

  “除黃遵憲外,清末嶺東三大女詩人之一葉璧華;‘梅州三秋’之一李光昭;嘉應五大詩人之一李黼平,到當代的中國著名文學家、新聞工作者黃藥眠,原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音樂家張棣昌、世界著名橋梁專家李國豪等,數位名人都曾在攀桂坊留下過生活和求學足跡。”謝永昌告訴記者。

  説到攀桂坊,就不得不提起這裡的“水打伯公”碼頭。它是以前梅縣通往外界的水運交通要道,為攀桂坊造就工商業人才及梅州輸送海外留學生提供了“便利”。“水打伯公”碼頭讓攀桂坊的人有了更多了解外界的機會,開闊了視野、開放了意識,從而穩固了攀桂坊的深厚文化根基。

  隨著時光的飛逝,如今的“人境廬”成為了後人緬懷黃遵憲的最佳園地;同時,東山書院也成為梅州史上地標性文化建築。這些帶有傳奇色彩的人文標誌已載入客家人的歷史畫卷。而現在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嘉應學院、東山中學等新的文化符號依然屹立於攀桂坊中,延續著其輝煌的人文里程,並成為其人文秀區的新亮點。(完)

熱詞:

  • 鄉貢
  • 黃遵憲
  • 人文
  • 寫真
  • 進士
  • 詩界革命
  • 水打伯公
  • 我手寫我口
  • 攀桂坊
  • 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