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劫匪對女大學生的“悲憫”是一瓢涼水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2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搜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1日,女大學生小劉在參加面試的路上被一個人搶走了挎包。小劉借了朋友的手機撥打自己的手機打不通。但小劉過後卻發現收到自己手機發來的短信,告知了錢物存放的地點。小劉拿回東西後又接到了劫匪的電話,劫匪稱“看你們大學生找工作也挺可憐的,手機還給你吧!”(3月13日《南方日報》)

  劫匪,一種靠搶劫方式為生的人,眼中只有獵物——錢財,心中容不下道德與善良,有時,劫掠了別人的財物後,還會劫色,甚至傷害其生命。但是,當這種“十惡不赦”的人,與奔波在各種招聘會間、工作沒有著落的女大學生遇到一起,居然激起了劫匪內心的悲憫之情,不僅用“可憐”二字形容求職女大學生,而且在發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後,歸還了女大學生的所有證件。

  此事的蹊蹺之處,給人們提供了巨大的猜測空間,有人認為,是劫匪的良心還沒有泯滅,才歸還了女大學生的畢業證;有人認為,此劫匪肯定是被生活逼迫的走投無路後,才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也有人大力呼籲,希望此劫匪能找一份正當的工作,早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管此人是如何走上劫匪之路的,還是他心中的良心是否泯滅,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從劫匪對女大學生的“悲憫”之情中,讓我們看到了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弱勢和無助。劫匪的話也如同一瓢涼水,澆在了我們滾燙的頭顱上,從頭頂一直涼到心底。

  據媒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加上前兩年200萬沒有實現就業的人數,今年累計有近千萬大學生要找工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的數量每年劇增,沒有找上工作的人也每年劇增,在這雙重的增長下,造就了大學生的“失業大軍”。而且在此環境下,也滋生了很多企事業單位的怪異招聘,比如招聘時面試“被”拼爹的、要胸大的、要腿長的、要能喝一斤半白酒以上的……至此,將大學生心中的夢想徹底打破,將其從校園通往工作崗位之間的道路斬斷了,他們成了各種招聘會之間的“流浪者”。

  劫匪對大學生的悲憫,抑或是同情,也源自劫匪自身“優越感”使然。因為,此劫匪覺得,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不僅不如農民工,而且早已成了“弱勢群體”的代言人,在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中只能拿到一張紙——文憑,走出校園後,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而自己起碼還有一個基本的生存之道——搶劫。讓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一下子擁有“菩薩心腸”,大學畢業生的境況可見一斑。這種悲憫,就像一瓢涼水一樣,不僅灌入了社會的脊椎中,也對人社部門統計的大學畢業生能達到“90%以上的就業率”迎頭一擊。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貝淡寧有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説,為滿足社會對獲得更多教育機會的需求,過去十年來,政府大大增加了高校的招生人數。即使在經濟景氣時期,大量大學畢業生失業也是預料當中的事。我的學生——著名的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也感到了就業壓力。清華大學的學生一畢業也成了“燙手的山芋”,那麼其它大學的畢業生更加不盡如人意。“改革有風險,不改革有危險”這是近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裏的一句話,那麼,要改革就從教育改革起,從大學生的就業率改革起,因為教育是國之根本,人才是未來競爭的核心力,否則,就只能被劫匪“灌涼水”。

熱詞:

  • 劫匪
  • 悲憫
  • 女大學生
  • 招生人數
  • 大學畢業生
  • 流浪者
  • 菩薩心腸
  • 南方日報
  • 普通高校
  •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