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熱捧“盜亦有道”不過是旁敲側擊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2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南方日報》報道,在廣東湛江求職的大學生小劉去面試的路上被搶了挎包。小劉借朋友的手機撥打自己的手機打不通,但過後卻發現收到自己手機發來的短信,劫匪告知了被搶證件存放地點。小劉拿回東西後又接到了劫匪電話,劫匪稱:“看你們大學生找工作也挺可憐的,手機還給你吧!”落款“沒家的人”。一個似曾相識的橋段,類似的新聞這些年聽聞過不少,模板是小偷良心發現主動退還對自己無用的證件、錢包等財物。故事雖雷同,細節卻有異,因此常被歸為奇聞軼事之列,引來網友“這個劫匪不太冷”“俠盜”“盜亦有道”等感慨一片。

  《華商報》評論《“搶珠還櫝”的次道德應該被寬宥》的論者説,這讓他想到一個漸被遺忘的名詞——次道德,是指違法者在實施不正當行為過程中遵守“行業道德”,儘量給社會和他人減少損失。如綁架人質時,不傷害人質的健康和人格;制假販假時,不把有毒物質摻進藥或食品中等等。次道德?説實在的,在該論者眼裏一個漸被遺忘的名詞,在我卻頭一回聽説。這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嗎?也不僅是我孤陋寡聞,遍詢同事何為次道德,他們也一頭霧水。內事不決問百度,次道德還真有個詞條,意思與這位論者的解釋也差不多,但好像並不是個社會學術語,因為百度百科也是稱引的一位論者的説法,評論的也是一條“盜亦有道”的新聞。竊以為所謂次道德也如“搶珠還櫝”一般是作者生造的名詞。

  詞雖生造但還算貼切,不過,對於論者“次道德應該被寬宥”的論調,卻著實不敢茍同。該論者説,這個劫匪讓一個令人齒寒的違法犯罪行為有了一絲溫情,使人感到這個劫匪有藥可救的同時,也希望這樣的次道德多些、再多些——如果某些違法犯罪不能避免的話。這話貌似有道理,但也暗含了一種危險傾向。倘若對這種所謂“溫情”給予寬容,我擔心違法犯罪分子會從其不法行為中獲得一種道德感,從而使自己不能深刻認識到其行為的危害,而在偷盜或搶劫的路上越滑越遠。這並非多慮,已有論者對此抱有警惕。《重慶時報》的評論《透視“盜亦有道”的幻象》説,因為畢業證和手機的確對己無用,可能也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對大學生們至關重要,所以選擇歸還,只説明此人尚存良知。所謂“盜亦有道”,不過是民眾臆想的幻象。畢竟,“沒家”不能成為損害他人的藉口,搶劫更不能成為不勞而獲的“職業”,恃強淩弱不是“俠盜”的本色,觸犯法律更應受到嚴懲,這個底線不能模糊。

  的確,這個劫匪“良心發現”退還了于己無用的東西,客觀上減少了受害者的損失,倘若被抓獲確實可看做量刑從寬的情節,卻改變不了犯罪的性質。而因為其所謂的次道德給予寬容顯屬非觀念的混亂,以及道德評判標準的滑坡。但我以為,網絡上之所以出現熱捧“盜亦有道”、對劫匪唱讚歌的現象,也不全是真的寬容那個劫匪。説“盜亦有道”並不是這些公眾的臆想和自我安慰,而是希望借所謂的“盜亦有道”對有些行業職業道德滑坡旁敲側擊,實施針砭和勸諭。這看似偏激,但所謂偏激,用錢鍾書老先生的話説,就是有失偏頗卻別有所激。至於這種旁敲側擊,能不能敲醒某些人,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倘若他們是在昏睡,或可能一擊而中幡然醒悟,倘若他們是在裝睡,那是無論如何都喚不醒的。

熱詞:

  • 次道德
  • 盜亦有道
  • 劫匪
  • 俠盜
  • 溫情
  • 良心發現
  • 華商報
  • 職業
  • 南方日報
  • 搶珠還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