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珮瑜堅守冷門引深思 戲曲界一窩蜂追"新"對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1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戲曲界一窩蜂追“新”對嗎 ——京劇女老生王珮瑜堅守冷門引人深思

  近年來,“新戲連臺”被認為是振興戲曲的必由之路,新編劇目也逐漸成為一個戲曲演員出名的“標準配置”,但京劇女老生王珮瑜説:“我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京劇演員,我不認為所有人都要去做‘開天闢地’的變革。留下一批人在傳統戲上精心加工,修舊如舊,也照樣可以把戲送到觀眾的心裏。”這番話是她在東方藝術中心“第五屆東方名家名劇月”講壇上的有感而發。

王珮瑜在新版《趙氏孤兒》中出演程嬰。

  當時,一名觀眾拿起話筒對王珮瑜説:我看你的戲十幾年了,很關注你。感覺你演的老戲太多、出的新戲太少,希望你能多出新戲。王珮瑜當即表示感謝,但沒有順水推舟接受這番“勸進”,而是一字一句地説:“現在稍微唱出點影響的‘角兒’就要有自己的新戲,我認為有沒有新戲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符合自己藝術標準的事。”

  她的話引起在座許多人的思索。行內按次排座、論功評獎時有發生,身上有“新戲”的演員往往佔據先機。於是,有沒有新戲成了一名戲曲演員事業上的分水嶺。似乎演了一台量身定做的新編大戲,角兒的“招牌”就鍍了金。不走這條水到渠成之路的演員,反而成了另類,甚至暗暗“吃虧”。不少出道比王珮瑜晚的同行都有了自己的新戲,哪怕戲的質量、反響參差不齊,至少把演員托上了“戲一代”。反觀一齣老戲幾代人演,哪怕演繹得再出彩也是“戲N代”。

  講座結束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王珮瑜掏出了心裏話:入行20年來,紮在舊戲堆裏,學會了40齣傳統老戲,卻很少去碰新戲,為什麼?不是沒機會,也不是沒能耐,而是沒時間。“各有各路,各有各的觀眾。我更看重心裏的這一關。”她説,經典劇目在每個時代都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磨”好了得下功夫。她以著名京劇老生余叔岩為榜樣。余叔岩活躍在舞臺上的時間不過十幾年,但大量的功夫是花在整理、精編上,成天琢磨,把老的東西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比如《趙氏孤兒》是一齣傳統京劇老生戲,余叔岩做了大量細節創造的工作,程嬰的二黃倒板和屠岸賈的二黃倒板都不一樣。余叔岩一生沒有演過新編戲,但這不能阻止他成為一代宗師。”

  “我不是排斥演新戲。我也有我的創新意識,只是想走一條比較保守的創新之路。”這名出生於1978年的“年輕的老演員”説。去年6月,王珮瑜憑藉馬連良1960年劇本整理改編、融入余(叔岩)派《搜孤救孤》經典唱段的新版《趙氏孤兒》獲得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是對她所堅持的道路的一個充分肯定。(記者吳越)

熱詞:

  • 王珮瑜
  • 趙氏孤兒
  • 戲曲界
  • 冷門
  • 標準配置
  • 老戲
  • 招牌
  • 觀眾
  • 二黃
  • 搜孤救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