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堂吉偉德:千萬元藥品倒賣案暴露監管的諸多短板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堂吉偉德

  617元一盒的抗排異救命藥“驍悉”,腎移植“患者”用醫保花18.51元從醫院購入,再以200多元的價格賣給“藥販子”,“藥販子”再翻倍轉賣至民營醫院。(3月15日《北京晨報》)

  案子雖然破了,但相關反思僅剛起步,這一偶然案件的背後,折射的卻是監管層面的諸多漏洞,以至於藥品倒賣鑄成千萬大案。事後的查處雖然看起來過癮,但事前的防範體系,也應由此好好梳理。

  倒賣皆源於價格差,這差價來自於“醫保用藥”。救命藥“驍悉”因為有“醫保托底”,患者僅需要自付其中的3%,其餘的97%皆由醫保補助解決。結果,“患者”通過醫保購藥這一渠道,儼然將倒賣做成了産業,如新聞中報道的寧波劉女士,身體健康,僅謊稱自己患有糖尿病、腎病,2011年半年內就瘋狂配藥15萬元。這其間,有幾個問題需要厘清,一是配藥究竟有沒有標準?醫保用藥究竟有沒有量化性的指標監管?二是健康人也可以配用如此大量的醫保用藥,其管理責任在醫院,還是在醫保部門?三是如何防止病人利用自身病情,通過配藥倒賣,從中牟利。

  事實上,這一塊的監管可能存在空白。一方面,醫院以求量為主,對於患者究竟要用多少,或者怎麼用都不會真正過問;其所追求的,不過是銷量的上升,至於涉及什麼藥品,經費保障是什麼,可能根本就無從關注;另一方面,在有醫保為底線的情況下,這甚至不排除有內部操作的行為,至少一個健康患者,在短時間內配了大量的藥,這種現象並不正常。雖然不能肯定這其間一定有如收紅包,拿回扣等商業賄賂行為,但醫生玩忽職守,醫院管理不善卻是肯定的。而對醫保等部門來説,除了審核資金的安全外,對於是否存在以藥套現的行為,還缺乏應有的監管手段。如果制度層面是“牛欄觀貓”,那麼這樣的個案就可能非常普遍。

  如果説藥品從醫院流出只是第一步,那麼經歷了流通環節,再進入醫院進行循環,相關監管就難以推脫責任。這至少説明,現行的監管手段雖不能説失靈,卻很低效。從各種“高價購藥”、到“回收藥品包裝”釀成的假藥案,都足以説明在藥品流通環節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試想一下,如果藥品的流通渠道的監管是有效的,那麼倒賣者,即便能夠通過病保卡將藥配出來,又怎麼夠通過正常渠道進行“漂白”呢?藥品的這一齣一進再出都如此的順利,讓人不免追問,監督的作用究竟在哪?

  醫院、藥店、醫保的監督和約束靠衛生、醫保、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每一個環節都有著把關者。雖然“九龍治水”的管理體系,可以為問題多發找到藉口,但若任一個環節能發揮作用,倒賣行為都難以延續。查處利用社保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要靠醫保、藥監、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通力合作,但最應正視的,應是如何在防範的手段和力度上,更有作為。

  (來源:齊魯網)

熱詞:

  • 患者
  • 偉德
  • 藥品包裝
  • 監管手段
  • 短板
  • 醫保用藥
  • 藥販子
  • 驍悉
  • 北京晨報
  • 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