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小學生救人溺亡:感動、痛惜與反思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2日下午6時許,廣東高州市石鼓鎮麗山村一名13歲女孩在去男同學家的路上不慎落水,12歲的男同學鐘君勇敢施救,卻雙雙被河水沖走。任何人聞之都會惋惜不已:12歲的少年就這麼走了,他生前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對於少年勇敢行為,我們應當保持敬意。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人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看到了未被塵世浸染的同情心。其勇敢救人行為,正是惻隱之心發之於少年而在特定場合之下近乎本能的捨身一跳。

  對於少年勇敢行為保持敬意,還在於惻隱之心在社會日漸迷失。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冷漠似乎越來越正常,熱心似乎越來越稀罕。所以,一名大學生在喝止公交扒手被刺,車上乘客無人相助(見14日《羊城晚報》);一名等不到媽媽的13歲女孩中,向路人借手機時竟無人肯借,她只有委屈哭泣(見13日《羊城晚報》)。

  但世上的一些事情,尤其是道德行為,“知易行難”。應該怎麼做是一回事,實際上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在前段時間中關於見死不救要不要立法懲罰的討論中,有媒體舉出國外的許多案例中,其實有一條前提被人忽視,那就是要注意保護好自身的安全。

  救溺水者是一項風險極大的技術活。以前我們片面強調要組織少年上山撲火,後來隨著社會上生命意識的高漲,終於取消了這一規定。輿論對於見義勇為的討論,也逐漸轉為提倡“見義有為”、“見義智為”。回到救溺水者一事上,我們缺乏的可能是教會少年對救人風險的判斷。

  在討論少年救人事件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到一些細節,比如不慎落水的女孩不會游泳,這可能是近些年鄉下孩子不會游泳的新情況的例子;剛改造的河道混凝土護岸過於陡峭光滑,是不是缺少安全方面的設計,等等。

  由此看來,教育孩子如何救人與自救,並在公共設施上儘量考慮孩子安全,顯得尤為關鍵和迫切。于鄉村如此,于城市也如此。任平生

熱詞:

  • 羊城晚報
  • 救人
  • 小學生
  • 女孩
  • 溺水者
  • 教育孩子
  • 塵世
  • 護岸
  • 生命意識
  • 借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