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術需要創新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汕頭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潮州日報》報道茶壺就一定是圓圓的“肚子”,矮矮的“個子”嗎?近日,記者在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雕塑家吳映釗的工作室,“嘗鮮”欣賞到一系列足以打破人們對茶壺所有刻板印象的作品。這些作品造型獨特,引發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大師新創了一批“雕塑壺”

  “看看我的‘桃園結義’壺,提提意見!”一進門,大師就一臉神秘地轉身進了裏屋。他抱出來的是一把尚未燒制的壺:棕、紅、青三個高低不同的圓柱體並在一起構成壺腹,壺口在最高的紅色方柱上。打破柱體單調格局的,是壺腹中部一段挂果的桃枝。乍一看,桃枝只是壺體的裝飾,可仔細一瞧,才發現那挂果的桃枝竟曲折有致地形成了壺把手、壺流和壺嘴(如圖)。

  吳映釗介紹道,“桃園結義”壺是用紫砂泥做成的。這三個柱體內中是連通的,而茶葉只會留在帶壺口這個柱形容器裏,不影響正常的使用和清洗。這三個柱體代表劉關張三個人物,方圓不同的幾何外形和不同顏色的紫砂泥意指三兄弟不同的性格。“劉備”在前,“關”、“張”在後,窈窕桃枝環繞周圍,伴以裊裊茶香,讓人聯想起東漢末年的那個園子,桃花正盛、清香裊娜,劉關張三人漢服綸巾、祭告天地的場景。

  在工作室的裏間,記者看到了更多造型各異的壺:從佛教傳説中獲得靈感的“達摩過江”壺,還有講述民間故事“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三和尚”壺,以“家”為題材的“全家福”壺,以動物為題材的變形“象”壺、“狗”壺等等。“這段時間有想法,連春節都躲在這裡琢磨造型。”

  吳映釗説,這裡每一把壺都是一個故事,都有特殊的內涵,那些不同於普通茶壺的元素和線條,正是為了表達內涵豐富的主題。

  為壺藝提供新的思路

  潮州傳統壺藝更講究材質、裝飾和制壺的手藝,而在器型、裝飾的藝術內涵方面卻少有突破性的創新。早在五六年前,吳映釗就産生了給潮州壺藝提供一些新的創作思路的想法,這樣既可以將雕塑藝術的題材拓展到實用器具上,又能給實用器具賦予更直接的藝術概念。

  “不同造型的器具,可以映襯不同的心境,這樣,品茶人根據個人喜好、就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在品茶的同時又增添了藝術欣賞和表達的趣味。”抱著這樣的想法,吳映釗廢寢忘食地投入了他的“雕塑壺”的創作。

  作為雕塑家的吳映釗,素來以擅用抽象線條塑造美感著稱,他創作的動物、人物造型,往往經過一番大膽變形和細節的簡化,神韻不減,詩意倍增,留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他手中的壺,也同樣“沿襲”了這種韻味。

  “要做就做與眾不同的。”動手設計時,他對自己的要求是不但要做出藝術化的造型,還要賦予器具以故事、角色和個性。而從創作出來的這些作品上看,這些大小不同的“雕塑壺”不但更有“藝術味”,而且還有了不同的功能。不但可以用於沖泡功夫茶,北方人喜愛的大壺茶、都市白領熱衷的休閒花茶,也都能在大師的工作室中找到合適的器具。

  讓原本純粹的雕塑藝術、接納了器具的實用性質,吳映釗希望能以此為潮州壺藝提供一條新的思路:滿足更多人群的實用需求的同時,給潮州壺注入更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

  (劉宜潔)

熱詞:

  • 吳映釗
  • 藝術概念
  • 柱形容器
  • 藝術欣賞
  • 桃園結義
  • 雕塑壺
  • 劉備
  • 肚子
  • 個子
  •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