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遇到英國味道的德國音響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1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英國指揮家哈丁帶着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上周末登陸國家大劇院,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兩部作品演繹得足夠精彩,卻引發關於德國音樂傳統的討論。

  想來真是諷刺,歷史上在古典音樂圈裏,德國人一向不太看得起英國同行,但是放眼德國樂團卻成了英國指揮家揮灑才情的溫床。從一頭卷髮的西蒙爵士,到昔日曾經把持着兩支德國頂尖樂團的科林戴維斯,諾靈頓的斯圖加特廣播,喬納森諾特的班貝格交響樂團。一度有傳言,另一位英國指揮家哈丁會成為巴伐利亞廣播樂團的下一任首席指揮,雖然此事尚不明朗,但這位當紅小生卻在上周帶領這支樂團登上了國家大劇院。

  生活在網絡時代確實幸福,每個周五的夜晚,人們都可以收聽到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會直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我心中它是完全可以媲美柏林愛樂的偉大樂團,只不過在中國他的名氣遠不如前者,而這支樂團上一次抵達北京也已經是16年前的事。

  德國樂團那種渾然偉岸,甚至抹殺聲部個性的一體化音響效果跨越了多個世紀流傳至今。樂團當天沿用了德式樂隊擺位昭示了一點,雖然第一、二小提琴分坐兩側,卻依然能發出平衡勻稱的聲音。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木管的三重奏溫暖融合,含而不露卻獨具個性。相比於柏林愛樂的陽剛,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陰柔,巴伐利亞剛好走了中間路線,堅實卻不失溫潤,頓挫但不凌厲。

  哈丁的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更像是一個好學生交上的作業,緊湊緻密,節奏適中,結構顯著,但剔除了布魯克納式宗教情結,沒有凝固的瞬間,而始終是一個不停推進的整體。但對於布魯克納而言,哈丁流暢的風格反而有所不適,哈丁沒有將那種綿長深厚的氣息植入布魯克納的旋律中,也沒有為樂手預留太多將節奏寬廣化的餘地。倒是最後加演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尼祿》印證了和哈丁的血緣關係。

  好樂團德國造,這個孕育了巴赫、貝多芬、門德爾松、舒曼、瓦格納的國家雲集了世界最好的一批交響樂團。可是在近年來訪京的德國樂團中,給人留有深刻印象者實在寥寥無幾。2009年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演繹了並不適合其風格的馬勒,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則被一位“兼職指揮家”搞得毫無生趣,而柏林愛樂在傳説和現實中都愈發遠離的德國樂團的傳統。

  德國交響樂團的大旗誰來扛?巴伐利亞廣播的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旗手,但恕我直言,哈丁並非是這個樂團日後最理想的人選。(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班貝格交響樂團
  • 京報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指揮家
  • 尼祿
  • 勃拉姆斯
  • 柏林愛樂
  • 木管
  • 哈丁
  • 諾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