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勇闖風雪寶格達山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寶格達為蒙古語,意為聖山。內蒙古軍區某邊防團三連的一個哨所就位於聖山上。春節過後,團隊正緊鑼密鼓為一線邊防連隊、哨所補充給養。由於受“倒春寒”特殊氣候的影響,補充給養一直推遲到現在。這次運送任務最難的就是寶格達山哨所,記者隨送給養的隊伍一同勇闖風雪聖山。

  初春的大興安嶺仍然冰封雪裹,送給養的車隊穿越冰包和雪窩時不停地打滑歪斜,讓人提心吊膽。好不容易到達寶格達山下,又發現意外情況:前一天晚上暴風雪把通往哨所的路全部封堵了,運送給養不得不改用馬匹馱運和人背肩扛。一兩米深的積雪擋住去路,官兵們只好破冰鏟雪,開闢通路(圖①)。幾經週折,翻越3道雪嶺,運輸隊終於到達哨所。此時所有人的臉和四肢都凍得發麻,而身上內衣卻被汗水濕透。

  寶格達山哨所是內蒙古軍區邊防線上風力最大、氣溫最低、離邊境線最近、無霜期最短的哨所,官兵們戲稱為“四最哨所”。寒風中我們見到執勤的戰士趙明(圖②,右為趙明),他是連隊最老的兵,入伍已經12年了。雖然面臨退伍,但他堅持上哨執勤。

  室外寒風凜冽,但哨樓裏卻暖意融融。面積不大的哨所,功能俱全,完全能滿足官兵執勤和生活需求。在這裡我們認識了來自黑龍江、廣東、湖南、天津、內蒙古的戰士,他們分屬漢、蒙、滿、侗4個民族。用他們的話説:“哨所雖小,卻裝下五湖四海。”交談中趙明告訴我們:“平時巡邏,戰士們都得用揹包繩一個一個連起來,怕風大把人刮到雪窩裏。你們看哨所的衛星地面接收天線,它是1993年安裝的,由於山上風力過大,它已被刮得支離破碎”(圖③)。

  天津籍戰士趙志高把我們領到1303號界標前,這裡是蒙古族同胞最嚮往的神聖之地,他指著一旁的敖包説,它的中心點就在邊境線上,是蒙古族人民祈求平安、兩國牧民共同祭拜的地方。我們在這裡站崗執勤,保衛祖國安寧,維護世界和平,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圖④,李夏攝)。

  “這是我們寶格達山第一代哨所,60年代建的,距邊境線僅17米。之所以把它保留下來,是為了見證老一代戍邊軍人的艱苦生活”。他又指著新執勤哨樓説,“新建的第三代哨所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保溫哨所,最冷的天,室內溫度也能達到20度以上,還能洗上熱水澡呢”(圖⑤,王立君攝)。看得出小趙心中充滿自豪。

  在我們將要離開哨所的時候,廣東籍戰士梁強高興地給家裏打電話(圖⑥),告訴家人哨所來了記者採訪,他上鏡頭了,還告訴家人他近期要探家的好消息。

  離開寶格達,遠望“神山”,記者思緒萬千: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離不開這些戍邊人,他們的奉獻太多了!

  (來源:解放軍報)

熱詞:

  • 寶格達山
  • 哨所
  • 衛星地面接收天線
  • 神山
  • 聖山
  • 內蒙古軍區
  • 哨樓
  • 開闢通路
  • 給養
  • 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