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立國家級紅鹼淖濕地自然保護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訊 (特派記者 呂華) 全球95%以上的珍稀遺鷗在紅鹼淖濕地繁殖,但是監測顯示遺鷗停留的時間在逐漸縮短,因水質受污染湖內基本無魚生存。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曹莉莉、史貴祿建議,建立跨省國家級紅鹼淖濕地自然保護區。

  水質變差 水位逐年下降

  珍稀遺鷗停留時間越來越短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民政廳廳長曹莉莉,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榮民集團董事長史貴祿分別就保護紅鹼淖濕地提出建議。紅鹼淖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鄂爾多斯高原的交錯處,是陜西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已被《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2000)列入我國重要濕地名錄,總流域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湖泊四週有7條季節性內陸小河注水,1969年曆史最高水位面積10000公頃。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持續乾旱、周邊資源開採以及旅遊項目的開發,湖面水位逐年下降,水質變差。2011年底,湖水的PH值(鹽鹼度)已達到了9.6 (正常範圍6.5~8.5)。2012年1月11日實測,水位下降60厘米,淺水區湖岸水位線年縮水近100米。

  全球95%以上的瀕危保護鳥類遺鷗在紅鹼淖濕地繁殖。根據近幾年的監測,遺鷗在2011年遲來10天,提前離開10天左右,充分説明適應鳥類生存的時間逐年在縮短。

  上遊的建設 周邊的開發

  紅鹼淖水鹽鹼明顯升高

  曹莉莉代表和史貴祿代表認為,造成紅鹼淖水面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遊注入紅鹼淖的河流被截流。注入紅鹼淖的河流共7條,分別為木獨石犁河、營盤河、蟒蓋兔河(內蒙古境內),柒卜素河、馬蓮灘河、壕賴河、爾林兔河(神木縣境內)7條季節性內陸小河。目前,多數河流已經基本乾枯,紅鹼淖注入主要河流是來自內蒙古的兩條河流,但是因內蒙古在河上分別修建水庫蓄水,導致紅鹼淖地表匯水量減少。同時,工礦企業開採致使地下水資源滲漏。

  造成紅鹼淖水質劣化的原因主要是紅鹼淖周邊的開發,特別是上遊工廠的建設和這幾年旅遊人數的增加等原因,導致紅鹼淖水鹽鹼明顯升高,水的PH值由1980年的8.2上升到目前的9.6以上(正常範圍6.5~8.5),遠遠超過了魚類生存的極限,現湖內基本無魚類生存 。

  跨陜蒙兩省區

  建立紅鹼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

  針對目前紅鹼淖濕地存在的問題,曹莉莉代表和史貴祿代表建議建立紅鹼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他們認為,要從制度上、機制上做好紅鹼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必須建立跨省的國家級紅鹼淖濕地自然保護區。因此,建議國家林業局申報成立跨省的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同時,他們建議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針對紅鹼淖水域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建議國家水利部協調內蒙古自治區,將兩水庫開閘放流。

  另外,曹莉莉代表和史貴祿代表建議停止紅鹼淖上遊煤礦井田的開採。他們建議國家能源部、環保部對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紅鹼淖上遊煤礦的井田重新調整,環保部對上遊煤礦的污染加強監管。

熱詞:

  • 紅鹼淖
  • 濕地自然保護區
  • 水資源綜合管理
  • 1980年
  • 濕地保護區
  • 遺鷗
  • 水質
  • 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
  • 開採
  • 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