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影評:從“春嬌”想到北上的香港電影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內地的一些電影投資客亦如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LV總店的同胞們那樣出手闊綽,花大價錢請香港電影人來給自己的項目貼金,直到把這些“北漂客”變成和他們一樣只認錢。

  在上周的採訪中,碰到兩個比較有意思的電影橋段值得玩味。一個是在《桃姐》裏,劉德華、徐克和洪金寶飾演的三位香港電影人,用一齣苦肉計“詐取”內地老闆更多的電影投資資金。另一個橋段則出自《春嬌與志明》,香港人張志明(余文樂飾)被同事説服去北京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北京的錢好賺,同事過去不久,就在北京買了一套400平方米的大房子!

  從許鞍華和彭浩翔兩位導演對作品一向的苛求態度來看,我相信這兩個橋段一定源自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主角就是那些跨過羅湖北上的香港電影人。與當初喊出的“振興華語電影”的口號形成對比,這些“北漂”導演的故事如今成為同行作品裏的高級笑料。

  再有一年,CEPA規則下的內地與香港合拍片制度將走過第十個年頭,我們對於合拍片的態度也早已不是當初那副翹首以盼的樣子。記得4年前,我用4萬字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去梳理CEPA後合拍片的發展脈絡,講到審查制度、文化差異、工業化程度不平衡等,但現在看來,我當初有些感情用事地默認了一個觀點:所有北上的香港導演,都有一顆對電影虔誠、敬畏的心。

  “錢”是打破這一理想期待的罪魁禍首。浮華的古裝片、用人海戰術堆砌的賀歲喜劇片、情感錯位的愛情片,再加上那些三番五次被翻拍的經典香港電影,就是觀眾在近年來看到的主流合拍片。之所以按這樣的大類來分,是因為幾乎沒有一部合拍片可以讓我印象深刻到能記住具體名字。倒是個別香港電影人在內地圈錢的事情,在行業內部流傳甚廣。當然,造成這一尷尬局面並非“北漂導演”單方面的原因,內地的一些電影投資客亦如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LV總店的同胞們那樣出手闊綽,花大價錢請香港電影人來給自己的項目貼金,直到把這些“北漂客”變成和他們一樣只認錢。

  而更讓影迷傷心的是,除了要忍受一部接一部的低質量合拍片外,以前被用來當作“精神食糧”的純正港片也在逐漸消失。精英都跨過羅湖北上了,誰還來耕耘那塊曾經輝煌的“自留地”?《春嬌與志明》裏有一句臺詞:“這些男人過了羅湖,就不能當人看了。”我覺得這句臺詞用在某些香港導演身上也很合適:過了羅湖,你們到底是掘金者還是電影人?

熱詞:

  • 香港電影
  • 合拍片
  • 香港導演
  • 影評
  • 電影人
  • 自留地
  • 春嬌與志明
  • 精神食糧
  • 臺詞
  • C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