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俄媒傳言"中國要買蘇-35"暴露一系列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生意人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蘇-35戰鬥機是在蘇-27的基礎上推出的過渡機型

  羅斯《生意人報》3月6日援引俄軍工消息來源透露,中國已就採購48架蘇-35多功能戰鬥機與俄方達成共識,只要中方能滿足俄方提出的遵守該型機知識産權要求的條件,合同就將正式簽署。該消息傳出後,很快引起一些俄羅斯媒體和專家的臆測和主觀解讀,部分中國媒體也進行了跟風報道。那麼中國到底是不是要購買蘇-35?雙方在軍用航空裝備合作領域存在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中國購機是出於無奈?

  按照《生意人報》的説法,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中國決定購買這批蘇-35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想掌握該型機採用的最新技術。長期以來在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問題上常常無端指責中方的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在接受《生意人報》採訪時甚至聲稱,中國此舉是因為在蘇-27改進改型方面遇到了嚴重技術難題。俄《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弗羅洛夫6日則對俄新社分析説,這很可能與中國軍工企業在研製、生産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方面的落後狀況有關,“中國軍工企業在仿製蘇/俄戰鬥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卻未能為這些飛機研製出可靠的發動機。除此之外,中方軍工企業也生産不出能達到世界標準的機載無線電設備來裝備這些飛機。”

  弗羅洛夫還説,中國曾就購買配備在蘇-35上的117С型發動機與俄方進行長期談判,但談判“無果而終”,在他看來,“這也許是中國決定購買蘇-35的另一個原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意人報》稱,雙方在蘇-35採購合同上“卡殼”的主要原因是中方還沒有滿足俄方要求中方從法律上保障蘇-35知識産權的條款,俄方之所以提出這一條件是要防止中方將來仿製該型機,而後再低價賣到第三國市場。

  航空合作仍有障礙

  針對俄羅斯媒體的上述説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對《世界新聞報》説,近20年來中俄在軍用航空裝備領域的合作大大推動了中國軍用航空工業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客觀事實。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多年來中國自身在航空科技與航空工業領域也實現了跨躍式發展。以殲-10、“梟龍”戰機為例,這是中國自己研發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戰機,與俄産米格-29戰機沒有任何關係,但俄羅斯一些媒體和專家卻稱它們是米格-29的複製品,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至於中國採購蘇-35戰機問題,據這位專家介紹,該型機是俄羅斯在第五代戰鬥機列裝前在蘇-27基礎上推出的一款過渡機型,近幾年來俄一直在用它來試驗第五代戰機要配備的一些機載設備與系統,其性能要高出此前推出的蘇-27系列改進改型機,因此不能排除中國購買該型機的可能性。

  該專家同時指出,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確實要落後於俄羅斯,而俄方多年來也一直拿發動機來卡中國的脖子,這是不可取的。舉例來説,俄羅斯向印度提供蘇-30生産許可證的同時,就向印度轉讓了發動機生産技術,這説明俄方對中印兩國採用了雙重標準。實際上,這也是中俄兩國最近幾年在軍事裝備與技術合作領域不斷滑坡的原因所在。俄方能否在一些關鍵技術出口問題上一視同仁,或者説能否加大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力度,仍將是影響兩國航空合作質量與規模的關鍵。(《世界新聞報》記者/吳敏傑)

熱詞:

  • 戰機
  • 世界新聞報
  • 生意人報
  • 中方
  • 梟龍
  • 武器出口
  • 戰鬥機
  • 中俄
  • 軍用航空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