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收益高保障隨時取?揭開銀保産品誘人“面紗”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本報“315金融消費維權熱線”開通至今,已收到二三百條讀者爆料電話,其中絕大多數投訴都源於陷入了相關條款的誘人陷阱。通過梳理,我們總結出“高收益”、“隨時取”、“高保障”等三大項“問題高發區”,並請業內人士對其中或有風險詳盡解讀。

  “高收益”並無明文保障

  案例:家住長安區的市民周先生向記者反映,他購買的5萬元期交保險,宣傳材料和銷售人員説的是收益6%,其實這裡面存在很大的誤導,事實上第一年交1萬元保險金的確有600元收益,年收益能達6%;第二年保險金為2萬元,但收益還是600元,收益降到了3%;第三年保險金變成3萬元,年收益仍是600元,收益只有2%。仔細算下來,大多數銀保産品所謂的高收益遠不如定期存款。”

  點評:銀保産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保監會已出臺相關文件禁止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時將銀保産品收益和銀行儲蓄利率進行片面比較。一般情況下,除保險條款規定有保底利率外,大多數保險産品的分紅是不確定的,與當年保險公司經營效益有關,以往年度分紅多少只能作為參考,不代表該款産品以後年度的分紅水平。

  “隨時取”要損失本金

  案例:2011年12月,市民袁女士在經九路某銀行購買了一款兩全保險(分紅型),規定每年交30000元,共交5年。由於當時袁女士誤以為只交一年,後來才知道要交5年,因無力繳納剩餘4年的保險費,她想退保。“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我,保險未到期可以支取,但是合同中的“現金價值”表詳細地列出了未到期支取的扣款比例,要扣我13140元本金。”袁女士表示,此前保險員説可以隨時支取,但沒想到還扣本金,只能怪自己粗心大意疏忽了這一點。

  點評:大多數一年期以上的保險産品若在中途(10天猶豫期後)退保可能會有損失,只有當現金價值累計到一定年限達到或超過所交保險費時才比較划算。因此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前及10天猶豫期內一定要慎重考慮所買産品是否適合自己,是否長期不使用這筆錢。一旦購買銀保産品,不建議在短期內(10天猶豫期內除外)隨意支取,如確需用錢,可靈活使用保險産品的保單借款功能,以備不時之需。

  “高保障”原來是“雞肋”

  案例:“當時銀行工作人員説是存款,另外可以附送一款保險,卻不想存款變成了保險産品。”市民羅先生氣憤地表示,由於當時是贈送的保險,因此也沒太在意,後來看到本報報道才發現這款保險是“雞肋”,只有意外死亡賠償並無疾病保障。

  點評:分紅壽險産品作為這兩年保險公司通過銀行銷售的‘主力軍’,其賣點是‘既有保障,又有分紅’,但很多保險銷售人員都沒有把保障和分紅的具體情況向消費者解釋清楚。險種不同,保險的保障範圍也不同,目前已有一些公司開始逐漸推出保障功能較多的銀保産品,或配合使用保障功能較多的附加險。 記者 王曉璠 王赫

熱詞:

  • 銀保
  • 面紗
  • 分紅壽險
  • 産品收益
  • 雞肋
  • 現金價值
  • 高收益
  • 隨時取
  • 高保障
  • 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