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線工人也有創新的優勢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0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物檔案】

  王洪軍 我國首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一線工人,先後研製出50多種2000多件實用工具,獲得國家專利37項。

  整潔的藏藍色西裝,雅致的藍白格領帶,笑容溫潤而親切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王洪軍,雖是一名來自生産一線的産業工人,身上卻透著書卷氣。

  “要想當一名好工人,就要當一名知識型工人。在我國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的過程中,産業工人同樣是一支重要力量。”王洪軍笑笑説。

  作為一汽集團的首席鈑金技師,王洪軍有個響噹噹的綽號“工人創新專家”。他也是我國首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一線工人。

  其實,王洪軍剛開始發明搞創新的時候,周圍有不少人冷嘲熱諷:“搞技術創新那是工程師的事兒,一個小工人能搞出什麼名堂?”對此,王洪軍淡然一笑:“誰説只有工程師才能搞創新?一線工人最了解實際,一樣是創新的主人。”

  十幾年來,王洪軍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這句話。他立足崗位,先後研製出50多種、2000多件實用工具,獲得國家專利37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達6000余萬元。

  “我們一線工人可能沒有驚天動地的發明創造,但這些小發明、小創新同樣對企業發展有推動作用,同樣可以對國家和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王洪軍言語懇切。

  在王洪軍聲名遠播之後,很多人都來討經驗,每次遇到前來請教的工友,王洪軍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創新技術傳授給大家。在一汽集團公司的支持下,他還定期到各個車間進行創新指導,帶出了一支數百人的創新團隊。

  “以前我們常説‘做革命的螺絲釘’,建設創新型國家,急需要有理想、有頭腦、有知識、有技能、有創新意識的‘螺絲釘’,這樣的‘螺絲釘’多起來,創新型國家才有希望。”王洪軍説。

  令王洪軍格外高興的是,今年2月14日,他的同事一汽集團轎車公司點焊操作工齊嵩宇,再次捧回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技術創新讓工人更有力量!”替同事高興的同時,王洪軍也有自己深層次的思考:“畢竟,能拿到國家級大獎的工人鳳毛麟角,對這樣的榮譽與獎勵,大多數普通工人可望而不可即,如果能有一個普遍性政策,鼓勵成百上千萬的一線工人都努力去進行發明創新,那迸發出的力量將是不可估量的。”

  出於這樣的思考,2009年參加全國兩會時,王洪軍就曾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設立“一線工人進步基金”。通過這一基金,獎勵一線工人在發明、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提高他們的生産積極性,從而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與之一脈相承,今年兩會,王洪軍又帶來了“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的建議,呼籲國家出臺具體政策,搭建有效平臺,切實引導大批一線工人“沉下心來,立足崗位,刻苦鑽研,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勇於發明創造”。

  “一線工人搞創新,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在生産線上長期操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現有設備、工藝的不足之處也有深刻體察。但令人憂慮的是,目前很多工人心態比較浮躁,不願意當工人,或者在取得一點成績後,就想去坐辦公室、當白領。所以,對技能人才建立長期穩定的激勵機制,是鼓勵他們堅守崗位、潛心鑽研的必要措施。”王洪軍説。

  王洪軍認為,自主創新是一個民族的行為,既要靠大批專業技術人員,也要靠工人、農民等普通勞動者的參與。

熱詞:

  • 王洪軍
  • 一線工人
  • 建設創新型
  • 創新技術
  • 創新意識
  • 實用工具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2009年
  • 首位
  • 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