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何找回崔永元的幸福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0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在談到“幸福”的話題時“現身説法”,稱如果看自己的收入數字,肯定是比以前高了,但掙錢的增幅趕不上物價的增長,“所以很難在錢這方面找到幸福感”。崔永元感覺自己“最富裕、最像百萬富翁”的時候,是1986年剛參加工作每月掙80塊錢的時候。而今每月收入雖然過萬甚至更多,卻經常感到“錢不夠花”。

  崔永元曾經“最像百萬富翁”的感受,是現今很多年輕人所未曾經歷的。就像他描述的那樣:雖然工資數字很小,卻感覺總是花不完,“跟同事吃飯搶著買單,想辦法讓自己有點高消費,之後還能存下來一些錢”。時過境遷,今年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在北京調研10元錢的購買力,僅夠買3個蘋果,或者5張地鐵票,或者7個西紅柿。現在即便是月收入過萬,在北京也不抵1平方米商品房的價格,所以,單靠工資收入來接駁幸福感,是越來越難了。

  應該説,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崔永元,對當下一些民眾“總是感覺自己不幸福”的病灶拿捏得很是準確到位,但開出的藥方卻不免有些單薄。崔永元認為,讓民眾找回幸福感,政府不能只用給錢的方式,而應該努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如果我們上學不要錢、看病不要錢、住房不要錢,那我們要那麼多工資幹什麼呢?”

  在筆者看來,健全、豐裕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給民眾以安全感,卻未必能從根本上充實其幸福感。上學、看病、住房既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也是民眾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多個省市人均GDP已接近富裕國家水平的宏觀背景下,民眾的生活需求和消費需求顯然不會局限于上學、看病和住房,譬如目前經濟發展階段所必然催熱的休假旅遊消費。這就涉及至少兩方面問題:一、同樣的勞動付出是否會贏得同樣的報酬和福利;二、生活基本需求之上的消費需求是否能夠實現。

  即使基本解決了上學、看病和住房問題,在銀行“利潤高到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壟斷行業職工收入幾倍甚至十幾倍于普通職工收入的映襯下,普通職工的幸福落差顯然會持續;保障性住房雖能實現居者有其屋,但改善住房條件或許依然是許多人的未竟之夢,在越來越富有炫耀性消費色彩的市場環境中,被甩落在後、維繫基本需求的民眾,錢依然不會夠花,幸福感又從何而來?

  再拓展一些看,“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已是國家的民生政策導向之一。一方面,不同行業收入差距的持續存在和拉大,使居民財産出現了隱性分層有財産積累的居民,可以增加財産性收入;財産寡薄者顯然就不能像前者一樣“錢夠花”。另一方面,譬如股市的雲詭波譎,還很可能讓居民有限的財産化為烏有。此外,養老體制的雙軌制也會造成幸福感斷裂。

  綜上所述,讓老百姓找回幸福感,不僅僅需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還需要在就業、分配、養老以及壟斷體制、稅收調節、奢侈消費等多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革。一言以蔽之,老百姓的幸福感需要向改革求訴,政府部門不斷提升民眾普遍的幸福感,也需要向改革問計。

  …………………燕農 (河北大學職員)

  作者:燕農

熱詞:

  • 幸福感
  • 崔永元
  • 寡薄
  • 1986年
  • 看病
  • 社會保障體系
  • 錢夠花
  • 財産性收入
  • 稅收調節
  • 行業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