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文化強國之路上文化創新作用趨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傳統戲曲電視劇亮相熒屏受捧、《洪湖赤衛隊》火爆重演、38年堅守農村電影放映基地......10日,四位文化領域的基層代表講述各自“如何促進基層文化發展”的努力,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創新正發生積極新變化的信號。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稱: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優秀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這個論述在兩會代表、尤其是文化領域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

  “作為基層放電影的代表”,第一次在北京梅地亞中心直面中外媒體的郭建華“堅守住了一塊農村放映陣地”,38年來,每天都能給群眾多放一場好電影,讓群眾多看一場好電影,就是她人生中的最大幸福和樂趣。“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這個信念,只要鄉親們喜歡看,我寧願當一輩子鄉村放映員。”

  聲音始終顫抖的郭建華還原了自己“從當年放電影的大辮子姑娘到今天放映的老太太”的生命歷程,“這38年我所走過的人生道路都是用一部一部的電影連起來的”,她歷數從放映的交通工具、片源到設備、場所的變化,自認“更主要的也是一路在創新,一路在發生變化。”

  體制創新、機制創新、藝術創新……不懈創新,讓中國傳統文化日益走進民眾身邊。

  在傳統戲曲世界同樣堅守3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韓再芬擔憂,由於外來文化衝擊太大,現在傳統戲曲其實是在一種很困難的狀態下生存,要想堅守戲曲藝術,“是需要我們改變的,需要用新的方式走入市場,在這方面,我們也在做著很多的探索和努力。”

  對傳統戲曲的未來,韓再芬信心十足,“畢竟是國家的傳統文化,而且現在國家也有很多政策扶持。通過政策扶持,能培育市場、促進市場發展,讓我們能更多地走進基層、走到群眾當中去演繹自己的藝術。”

  韓再芬的積極態度在第三代韓英的扮演者劉丹麗身上同樣得到體現。

  談及當下青少年崇韓哈日,劉丹麗代表感到基層文藝工作者“任重而道遠”,“必須把我們自己民族的東西,包括藝術、精神、道德理念,通過藝術形式給孩子們講述,來做社會的普及”。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建黨90週年慶祝大會上提出“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議題,文化發展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既要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弘揚好,更要賦予現代的手段、創新的理念、現代的方式和展示平臺,用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娛樂方式,賦予傳統文化鮮活的生命力。”直接參與基層文化民生建設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不贊同傳承中華文化就要穿上長袍馬挂、咬文嚼字。

  在鄭曉幸看來,在這個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科技日益發展的時代,簡單地把我們歷史的一些文化的東西拿過來、簡單地把它傳下去、沒有創新,這是不行的。(完)

熱詞:

  • 傳統戲曲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領域
  • 文化創新
  • 韓再芬
  • 洪湖赤衛隊
  • 中國傳統文化
  • 好電影
  • 中共
  • 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