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泰國碧武裏府3月10日電(記者 林寧畢尚宏)一年一度的泰國風箏節9日在泰國中部沿海省份碧武裏府拉開帷幕,來自泰國、馬來西亞、美國等17個國家的38支隊伍同臺比拼技藝。中國共有4支隊伍參加,分別來自山東濰坊、煙臺、北京和天津。
伴隨着動感音樂,各式各樣的傳統風箏、多人操作的動感風箏、融入高科技的現代風箏在空中起舞。鱷魚、水母、鲅魚……海底世界被活脫脫搬上了天空。
在風箏交織的空中,中國傳統風箏尤為醒目。中國風箏愛好者張傑帶來的彩蝶風箏就是他花1周時間手工製作而成。從事風箏製作産業的張傑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傳統風箏講究扎、糊、裱、畫,工藝複雜。通過傳統手法製作的風箏,擺放三四年之後依舊“充滿活力”。
據了解,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風箏生産國,年均産量達10億隻。
來自瑞典的風箏愛好者安德瑞對製作工藝精湛的中國傳統風箏情有獨鍾。第四次代表瑞典參加泰國風箏節的安德瑞擁有20多年製作、放飛風箏的經驗。“在瑞典我們沒有放風箏的傳統。所以我必須自己獨立構思風箏造型,”安德瑞邊擺弄着手中的雙線風箏邊對記者説。
泰國風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素可泰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泰國的傳統風箏用竹子製成,最特別之處是有“性別”之分。五角星形狀的“朱拉”是“雄風箏”,雖然體型巨大,飛翔起來卻十分優雅。和“朱拉”相鬥的“帕拋”是“雌風箏”,菱形帶有長尾,體型小巧但戰鬥力很強。
泰國民眾把放風箏視為放飛夢想的象徵。一些中小學專門開設風箏製作課。在風箏節現場,組委會特別邀請了風箏製作高手向孩子們傳授技藝。
風箏節夜晚還設有“夜光風箏走廊”項目,五光十色的風箏在夜幕下躍動,讓觀眾領略到風箏的別樣之美。
據泰國國家旅游局預計,為期3天的第12屆風箏節將吸引超過50萬泰國游客和10萬外國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