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代表委員“把脈”公立醫院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2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醫改中,公立醫院改革是關注度最高、困難最多、影響最大的“硬骨頭”。改革試點啟動兩年來,資源配置逐步優化,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控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目前,公立醫院改革已經逐漸進入“深水區”,如何打破以藥養醫等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解決大醫院“掛號難”

  社區、鄉鎮醫院病人屈指可數,大醫院卻人滿為患。“走廊裏有個空就安上床,走進大醫院就像走進了‘難民營’。”遵義醫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束曉梅代表説。

  根據規劃,我國計劃到2020年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實施農村定向免費培養項目,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全科醫生。

  “在此過程中,要讓現有資源,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在農村與城市、大醫院與鄉鎮、社區醫院之間流動起來。同時,通過‘小學校、大醫院’培養越來越多的實用型醫療人才。”致公黨貴州省委副主委孫誠誼代表説。

  目前,我國13億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

  孫誠誼説,群眾現在不是怕看病,而是怕看不上病,“一號難求”,“國家鼓勵醫生合理流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有羈絆,阻礙正常流動。”

  打破“以藥補醫”困局

  作為國家首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服務體系、內部運行機制等方面開展試點,改革在多個方面初步“破題”。

  但院長駱旭東表示,地方財力有限,“以藥補醫”仍是醫院主要經濟來源。

  遵義市衛生局局長王朝擎説,國家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扶持力度。

  陳關良認為,打破“以藥補醫”,一是要加大對公立醫院的公共財政投入,繼續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適時調整報銷基數。二是加大藥品生産、流通、使用的監督力度,切斷利益鏈條。

  “實行藥品‘零加成’政策後,公立醫院由此而減少的收入,可採取增設藥事服務費等措施,通過醫療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予以補償。”孫誠誼説,同時調整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儘早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讓醫務人員真正可以靠技術吃飯、“以技養醫”。

  束曉梅算了一筆賬:以掛號費為例,她所在的醫院裏具備中級職稱的醫生收費標準為3.5元、副高5.5元、正高也只有6.5元。“要通過提高待遇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束曉梅説。據新華社

熱詞:

  • 公立醫院
  • 把脈
  • 代表委員
  • 改革試點
  • 以藥補醫
  • 硬骨頭
  • 破題
  • 深水區
  • 藥事
  • 全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