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永定農技站長羅勝奎:29年守望"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1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閩西山區永定縣農技站站長、高級農藝師羅勝奎奔波了整整29年。去年底,他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産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殊榮。

  年屆半百的羅勝奎1983年畢業于龍岩農校農學專業,分配到永定縣農技站工作,此後,他曾考入福建農林大學農學專業進修和“作物與栽培”研究生班學習。通過科技促進糧食增産、農民增收,是羅勝奎孜孜以求的目標。從上世紀80年代實施中低産田改造、推廣雜交稻、旱育秧、拋秧技術,到近年來推廣超級稻及其超高産栽培模式,每一項新技術推廣之初都遭遇阻力重重。他潛心探索,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示範農民看、指導農民種、引領農民富”的推廣方法,直接或間接帶動了3萬多戶農民,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

  上世紀90年代,羅勝奎致力推廣適合南方氣候特點、比雙季稻可節本省工的再生稻。一開始農民不願種,羅勝奎就跟示範戶“打賭”,説達不到250公斤他出錢賠。經過努力,當年示範戶再生稻平均畝産超過300公斤,後來最高單産曾達500多公斤。

  永定縣大溪鄉農民習慣種烤煙後輪作單季稻,但水稻畝産僅450至500公斤。羅勝奎調研發現,單産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培育壯秧未過關、栽植密度不合理和未施基肥。癥結找到後,2010年6月,他帶著站裏的農技人員深入大溪各村,現場指導農民實行改播期、改施肥、改密植、改灌溉“四改”作業,當年煙後稻示範片畝産達628公斤,去年又增至654.6公斤。

  在世界文化遺産客家土樓之鄉永定,“六月紅”芋家喻戶曉,羅勝奎及其同事為培育這一當家早熟芋新品種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卻鮮為人知。22年前,羅勝奎及其同事在峰市鎮調研時發現當地白芽芋有優良早熟變異株,不禁欣喜若狂。之後,他們堅持不懈開展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2005年,“六月紅”芋通過福建省新品種審定,次年這一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以來,永定每年推廣“六月紅”芋標準化栽培約3萬畝,産量4萬多噸,每畝純收入約3000元,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日本和歐美國家。

  29年風雨同舟,羅勝奎結交了許多農民朋友。他不僅致力推廣農業科技,也竭力為保護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鼓與呼。2008年,他提議對每季種植糧食作物30畝以上的大戶每畝獎勵80元,縣政府當年即採納實施。2009年起,他全力以赴推廣各級財政補助為主的水稻種植保險,目前當地農民參保率已由最初的七八成提高到近100%。“2010年受颱風影響,保險公司賠了近200萬元,去年也賠了80多萬元。”他真心地為農民減少了損失而高興不已。(巫奕龍盧基鄭桂珍)

熱詞:

  • 羅勝奎
  • 1983年
  • 單季稻
  • 旱育秧
  • 再生稻
  • 六月紅
  • 拋秧
  • 栽培模式
  • 打賭
  • 播期